景氣逐漸好轉,若加計金控公司自結數據,上市櫃企業的第3季財報獲利為6,194億餘元,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6.5%,但以前三季獲利約1.54兆元,較去年同期年減14.7%的兩位數減幅來看,的確有谷底已過的味道,主因應是美中貿易爭端和緩,各國央行採取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奏效。

金融市場也呈現大地回春的跡象,但主角開始「換人做做看」。

 
 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來要有精神的工作,還是有方法的。

 

這是我看完「Google人不疲倦的工作術:在Google上班的人,如何聰明運用能量,達到10倍的工作成果」的想法。

 

作者彼優特・菲利克斯・吉瓦奇(Piotr Feliks Grzywacz)是前Google亞太地區人力高階主管,也曾在摩根士丹利證券任培訓發展襄理,這些重量級的機構要招攬、保留、培訓它們招募過來的頂尖人才,擁有也發展出有效的工作方式,讓員工維持短時間高效率的工作狀態,照Google的說法是「達到10倍的工作成果」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媒體上,幾百萬賺到幾千萬的故事雖然越來越多,其實對投資者來說意義有限。姑且不論主人翁敘述的可靠性,只要比較以前和現在股價的差異,還有時空背景不同,就能理解,跟隨別人的腳步,不一定能複製成功。

 

然而,股市也是希望滿滿的地方,古今中外,都有人在此累積財富,該如何看待「股市投資」這件事 ?

 

武俠小說看過吧 ? 書中主角要下山行俠仗義,報血海深仇之前得先練絕世功夫,過程是,將內功心法練到純熟,再學兵器上場比武。因為傷敵的是刀劍暗器,但是運用力氣的法門是「內功」,正如同,打狗棍在一般乞丐手上是用來打狗,在洪七公手上就能威震武林,正所謂「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」,內功就是武術的根基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資金滾燙」的趨勢仍在持續中,美國聯準會(Fed)宣布今年第三次降息,將基準利率下調1碼到1.5%至1.75%區間,這種結果合乎市場預期,不過,將這次的聲明和上一次比較,可以發現刪去了「採取適當措施」的詞語,合理推估,12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不太高,由於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影響需要時間發酵,未來Fed要觀察再做決策並不意外。

今年以來,Fed的利率決策轉為寬鬆,類似1995、1998年的「預防性降息」,當時金融市場反應正向,這次也是如此反應,金融市場正向以對,接下來要看經濟數據的發展,資金瘋狗浪是否能將「景氣微溫」轉變為「景氣活絡」,果真如此,行情還可持續下去,如果景氣仍是疲軟無力,即使Fed可能再降息,但資金行情將迅速退燒,這是必須謹慎應對的風險。

 
 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盤勢分析: 迷霧,逐漸散去。美中第13輪高級貿易談判落幕,雙方達成「第一階段實質協議」,中國同意擴大採購農產品與波音飛機,川普政府擱置了10月15日調高關稅稅率的動作,這份協議真正簽署應會在11月在智利舉行的APEC峰會,兩強對峙氣氛舒緩,金融市場紅光滿面。

必須提醒的是,美方預定在12月中對手機、筆記型電腦、服飾與玩具等中國製消費品加徵15%關稅的計畫,並未變更,接下來要談的議題如停止補貼國有企業、強制技術轉移難度更高,短期或許利空出盡,但長期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。

另一個變數則是英國脫歐,去年以來,歐洲的景氣相對低迷,英國如何和歐盟說再見,方式撲朔迷離,不確定性造成企業投資止步,上週英國首相強生與愛爾蘭首相會面,再與歐盟談判,後宣稱有建設性的發展,英鎊與股市強彈,果真如此,對歐盟甚至於世界金融市場應可降低不確定風險。

資金的風潮將是市場的催化劑,美國聯準會 (Fed)宣布,將以每月約600億美元的速度進行購債,該項計畫至少將持續到明年第2季,降低9月時美國隔夜拆款市場曾出現流動性緊縮造成的憂慮,資金將回到風險性資產。

匯市扮演先鋒的腳色,新台幣兌美元在8月美中關係最緊張之際出現31.72元的價位,兩個月後,已經升值到30.565元兌一美元的水準,創一年以來高點,全年由貶轉為升值0.41%,相對於韓圜仍貶值6.39%,人民幣貶值2.66%,可說是強勁許多,呼應出「資金滾燙 景氣微溫」的特色,台灣加權指數挑戰上半年的11,097點,如果將權值還原,已然創下新高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然而REITs如何投資 ? 債券(非高收益債券或新興市場債券)如何投資 ? 這些資訊在台灣不多,筆者把書中的觀念整理如下(有問題的朋友請閱讀原作) :

REITs投資觀念:

  • REITs以租金收入為主要來源,各家REITs收益報酬率不盡相同,但基本原則是大部分收益要配給投資者,如香港是至少90%的利益配發給投資者,且借貸比率需低於35%,對投資者來說,收益的現金流入可以掌握。
  • 七個因素精選REITs
  1. 股息增長潛力
  2. 旗下物業資產質素
  3. 估值
  4. 分散風險
  5. 負債水平
  6. 管理層及未來發展計畫
  7. 避開「化妝」REITs : 指大股東利用前期保證、放棄前期派息等手法美化帳面,吸引散戶。
  • 新加坡REITs組合多元化值得留意,可以透過私人銀行、或IB網路證券平台融資投資,可以對沖匯率風險。(借新幣買新幣資產,新幣升值,負債和資產升值,新幣貶值,負債和資產跟著貶值)
  • Starman在這本書舉了 豐樹大中華商業信託 為例。

 

債券投資觀念

  • 買債券就是做債主,因債券價格會波動,要注意票息率和實際收益率不一定相同,初進債券市場投資者可選擇短天期債券,因越接近到期日,波動越小。
  • 債券還是要留意四大風險 :
  1. 違約
  2. 利率
  3. 價格
  4. 流動性
  • 避開變種債券 : Coco Bonds
  • 債券基金和債券不同,不保本,不宜做槓桿。

 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tarman使用的方式是「REITs+Bond(房地產信託基金+債券),觀念類似台灣這幾年流行的「存股」,但是投資組合卻不買股票,為什麼 ?

先看看Starman的想法和做法,如下

創造穩定現金流投資組合與建議

  • Starman使用的方式是「REITs+Bond(房地產信託基金+債券),產生的現金除供家中所需,還將剩餘現金「再投資」,產生滾雪球效應,越滾越大。這樣產生穩健而可持續的現金流,不追求爆發性收益,只要求「計到數」(意思應該是可算的出來),可以攻守兼備,重點在於,收到息後分散投資其他類似資產。(本書強調 : 債券基金和債券不同,不保本,不宜做槓桿。)
  • REITs比買房出租好,原因如 : 回報率高、費用率低、有人代為處理雜務、管理者常用部分槓桿擴大收益、無辣招(筆者按 : 近年香港政府推出的壓抑樓市措施,意思是遇到打房的風險有限)等優點。
  • Starman的「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中,債券以短債為主,但做槓桿,例如有現金20萬,想投資某債券票息5%,如果融資8成,融資利率1.5%,則以20萬現金可以買到100萬的債券,年收5萬債息,扣掉1.2萬融資利息,獲利3.8萬,相較於成本20萬,報酬率是19%,即所謂的套息交易(Carry Trade),他強調,槓桿不要用盡。(筆者按 : 避險基金常見的操作策略,即是以槓桿擴大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的報酬率)
  • Starman的「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中,一般REITs不做槓桿,當作緩衝和提領現金所需。
  • 債券一般每半年配息一次,可將投資組合中的債券配置調整成每月都可領到配息,再將配息投入REITs,而REITs一般半年會配息一次,這樣會有穩定現金流。
  • 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的優點是高倉值(筆者按 : 高倉值是指高持股水位,代表現金充分利用不浪費)、高現金流。由於債券可保本但長期無法對抗通膨,REITs不保本但價格會隨通膨資本增值(REITs持有不動產,通膨時會上漲),兩者優缺點互補。
  • Starman建議,剛開始建立投資組合,可以將REITs : Bond的比例設為30 : 70,其中債券做槓桿,REITs不做槓桿。書中舉了1000萬的投資組合,實際投入510萬,借貸金額490萬的例子(請自行參考書的內容)。(筆者提醒 : 本書作者在債券做槓桿投資,是因為債券波動小,收益穩定,被追繳保證金機率很低,而且融資是以整戶維持率計算,因為REITs沒有槓桿投資,為投資組合萬一下跌發生的追繳預留空間,並非每個人、每個工具都可以用槓桿!)
  • Starman的投資組合分成防守和進攻,「REITs+Bond」屬於保守,地產項目屬於進攻,但未必適合所有人,其他如價值投資者買進並長期持有也是可行之道,重點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後,不斷優化。
  • Starman特別提醒,有人借款全部投資高息股(台灣稱為存股),會有現金流錯配(cashflow mismatching)的問題,因為股利半年發一次(台灣大多一年一次),但是還款是每個月本利和一起還,如果自己的收入失算,而股息還沒入帳,會陷入財政困難,且如是短期借款,每月負擔高,風險也高;高息股的獲利和股利是否能在往後一段時間持續下去,也是個疑問(畢竟不是債券和REITs)
  • 注意資金以及再投資的機會成本。

筆者想法 : REITs+Bond」的風險確實很有意思 : 

如附圖一,筆者比較自200310月以來,AGG(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)VTI(Vanguard整體股市ETF,美股)RWR(SPDR道瓊不動產投資信託ETF)報酬率,結果應該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,在績效計算為原幣別報酬,且皆有考慮配息情況下,AGG 的報酬率為87.68%VTI的報酬率為293.99%,而RWR的報酬率高達380.53,也就是15年以來,一般人印象中屬於溫和的(REITs)的總報酬率會高於股票,再者,從附圖也可以看出,波動和股票一樣劇烈。投影片1.JPG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理財 ? 人們常希望中樂透頭彩成為億萬富翁,一次賺很大,就解決理財的問題,但中頭彩比被雷打到機率還要低,所以,一夕致富就像天邊的彩虹,遙不可及。

 

因此,真正的問題其實是 :「沒有中頭獎,該如何理財」?

 

大多數的人不會成為暴發戶,但是人生的關卡 : 買房、退休、子女教育、環遊世界等,這些需要錢去解決的現實難題一樣不會少,因此,如何腳踏實地的來「過關」,才是吾等凡人要靜下心來面對的功課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際政經氣氛稍有好轉,但世界主要國家「資金滾燙、景氣微溫」的現象沒有太大改變。從較敏感的製造業觀察,根據知名研調機構統計,全球製造業9月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49.7,雖然已見上揚,但仍低於50的多空分界,仍在調整中。

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SM)統計的9月ISM製造業指數為47.8,低於市場預期的50.1和上個月的49.1,一度引發國際股市重挫;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為45.7,為2012年10月以來的最低;日本9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8.9,連續第五個月低於50;不過,中國9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.8,優於預期,民間版的財新製造業PMI數據來到51.4,是第三個月走揚,有谷底彈升味道。

台灣也傳出好消息,中經院統計的9月製造業PMI回升到50,惟全體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為44.9,僅食品與紡織業較樂觀,不確定性因素干擾仍在;非製造業的NMI為51.0較上個月下跌2.1個百分點,八大產業對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為45.5,僅營造暨不動產業正向,透露出經濟下行的警報尚未解除。

景氣何時好轉?這個問題就算是政府官員或專家學者都難以回答,可以確定的是和信心有關。近來影響信心最多的事件莫過於貿易爭端,美中兩大強權的談判即將登場,預期達成完整協議或再度破裂的可能性不高,可能成果是「微幅進展,繼續會談」,而「進展」的幅度則觀察美國原定於10月15日和12月15日上調關稅的動作會否暫停或減緩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景氣會不會突然惡化,也是投資者關心的議題。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,全球經濟有美中貿易衝突等黑天鵝,還有負利率風潮下的「灰犀牛」,但今、明兩年內,國際上應不會爆發金融風暴。果真如此,代表股市的波動難免,但是突如其來崩盤的機率很小,因此,吾等不妨降低對未來的恐懼,在「低成長、低利率」的當下,專注挑選優質標的投資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該如何看待比特幣所代表的加密貨幣(或稱數字貨幣、虛擬貨幣) ? 有人認為這是革命性的工具,飆漲的歷史「從一萬顆比特幣只能買到兩個披薩,到一顆比特幣逼近兩萬美金」讓人記憶深刻;然而,有人覺得這只是一串字符,所以是泡沫?

筆者認為這是一種「工具」或「商品」,還不能稱為是貨幣,主要是加密貨幣還不具備貨幣的功能(交換媒介、價值標準、 延期支付、價值儲藏),不過,如果是一種商品,如何分析、評估、交易就很重要。

 比特幣投資全書  這本書以此為內容,以下為個人認為值得留意的重點 :

Part1

  • 介紹了比特幣與其交易,其技術-區塊鏈的去中心化、(分散式帳本)、交易公開透明、不可被篡改、可追溯性等特性。
  • 比特幣因其特性,在洗錢、暗網、駭客等領域有其需求。
  • 比特幣擴容與分叉的原因,投資者應注意確保可以獲得分叉幣。
  • 比特幣是新避險工具,在賽普勒斯、俄羅斯、中國等資金流竄獲得驗證。

 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金浪潮又來了,美國聯準會(Fed)剛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1.75%至2.00%,降息1碼符合市場原先預期,然而有趣的是,Fed公布的經濟預測顯示美國2019年預估GDP成長率為2.2%,比上一次(6月)預測的2.1%上調了0.1個百分點,通膨和核心通膨不變,僅把失業率上修0.1個百分點3.7%,意味著Fed在景氣尚可的情況下做出「預防式降息」的決策。

值得留意的是,早先歐洲央行(ECB)在9月例會後宣布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降息,ECB還改變了利率政策展望,宣布重啟量化寬鬆(QE)政策;另一個重量級的日本銀行(BOJ)雖然未採取進一步寬鬆措施,但總裁黑田東彥暗示,10月可能會通過新的寬鬆措施,其他國家如澳、紐、印、巴、韓等也先後採取降息等寬鬆的貨幣政策,代表未來各國又要「資金淹腳目」。

台灣中央銀行在國際一片降息聲浪中獨樹一幟,19日的理監事會議決議貼放利率「連13凍」,並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上調到2.4%,主因是美中貿易摩擦轉單效應,出口景氣轉佳,經濟表現不錯,此一看法透露出台灣的景氣可能優於一般人預期。

國際政經局勢舒緩,美中貿易談判將於10月登場,副手級面談先行上演,中方代表團為釋出善意,將與美方官員參訪美國多個農場,營造和諧的氣氛,加上低利率甚至於負利率的大環境,法人投資者提高增加風險性資產的意願,新興市場和股市在歷經8月的賣壓後開始止血。

臺灣證券交易所在8月底統計,台股殖利率高達4.32%,在全球名列前茅,匯市也相對穩定,將是這波資金潮的受惠者,9月以來,外資幾乎天天買超,只有一天賣超,和8月單月大賣1,212億元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訂閱經濟一書內容包括訂閱經濟的特色、未來,企業轉型的範例和方法,筆者關心的是對投資有何影響,以下的心得省去企業經營的部分 :

 

  1. 訂閱經濟的核心在於強調 : 與顧客直接互動。
  2. 越來越多客戶在乎「使用」,而非「擁有」,一次買斷已經過時,訂閱服務才是重點,創造穩定可預期的收入。
  3. 不少標竿企業在訂閱經濟領域獲得成功,如亞馬遜、網飛(Netflix)、微軟、Adobe等。
  4. 本書作者之一左軒霆(Tien Tzuo) 現為雲端軟體服務商祖睿公司(Zuora)執行長,曾是Salesforce的行銷長與策略長,Salesforce.comSalesforce.com, Inc.)強調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,軟體即服務)、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,平台即服務),附上Salesforce自海嘯後至今的股價 :
  5. 投影片1.JPG
  6. Apple開始強調Apple Arcade遊戲以及Apple TV+原創影集等服務,朝訂閱經濟和服務公司轉型。
  7. 在免費資訊充斥的當下,如紐約時報、華爾街日報、金融時報、經濟學人等付費訂閱內容服務卻是成長(華人的蘋果日報也走向付費,中國的得到、知乎等知識付费平台快速興起),不依靠廣告,更能專注在提供給讀者的價值。
  8. 不只服務業,製造業、公用事業也可以轉向訂閱經濟。
  9. 舊商業模式 V.S. 新商業模式

    投影片2.JPG

    投影片3.JPG

 9. 作者提出8大銷售成長策略,筆者認為企業經營運作可參考,此處省略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盤勢分析: 國際政經紛爭露出曙光,美中貿易爭端談判預訂在10月舉行,美國總統川普宣布,延後對2,500億美元中國大陸輸美商品調升加稅稅率,還表示可能與中國達成「暫時而局部性」協議;中方則公佈課稅排除清單、且將對美國大宗農產品進口免稅,雙方一改原本的劍拔弩張態度,營造會談前的和緩氣氛,金融市場正向看待。

貿易爭端變數減少,投資焦點轉移到央行決策,美國聯準會(Fed)將在9月17∼18日舉行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議(FOMC)決定貨幣政策,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(CME Group)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,降息一碼的機率為84.2%,看來繼續降息的可能性頗高,不過,這個數值較先前的水準下降,應是和近日經濟數據好轉有關。

值得留意的是,歐洲央行(ECB)在上周舉行的利率會議全面下修經濟預測,並宣布降息,也開始執行第3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(TLTRO),並且將於11月1日起重啟量化寬鬆政策(QE),規模為每月200億歐元,且在新的QE結束後才會考慮升息,利率政策變得更寬鬆,以提振經濟。

另外,日本央行也將在本周召開最新利率會議,在同樣面臨通膨低迷,景氣疲弱的壓力下,可能如同歐、美等主要國家拋出類似措施;台灣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也將於本周召開,由於主計處在8月份才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.46%、明年可達2.58%,台商回流效應陸續發酵,利率預估將連13凍漲。

然而全球央行「大放水」,資金浪潮再度湧現的情景即將發生,低利率甚至於負利率的環境將成為常態,如何在「資金洪水」時刻穩健管理資產,將是重要課題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際政經環境可說是「景氣轉涼,資金滾燙」,各國央行在美國聯準會的帶領下吹起降息風,然而剛公布的8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49.5,雖高於7月的49.3,仍是第四個月低於榮枯點50,這是自2012年以來首見,顯示出景氣成長趨緩。

先進國家中,原本尚在50以上的美國ISM製造業指數,8月製造業PMI掉到49.1,三年來初次如此;其他如Markit歐元區製造業PMI微幅彈升至47,日本的製造業PMI為49.3、較7月略低0.1個百分點;新興市場中,中國官方的製造業PMI為49.5較7月為低,民間的財新製造業PMI為50.4,較上次提高0.5個百分點,整體來說走勢疲弱。

台灣也持續調整,8月製造業PMI為48.2,雖然微升但連四個月低於50,且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為44.5,六大產業中,電子暨光學、食品暨紡織、化學暨生技醫療等產業較樂觀,而基礎原物料、電力暨機械設備、交通工具等產業則相對保守;非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(NMI)為53.1,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44.9,資訊暨通訊傳播、零售、營造暨不動產、金融保險、教育暨專業科學、運輸倉儲等產業正向,可是批發與住宿餐飲等產業呈現緊縮。

景氣走疲除了正常的循環外,貿易爭端仍是主因。8月初,美中貿易再度開戰,不確定性對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當然有影響,幸而雙方在電話會議後,陸方代表將於10月初前往美國華府,舉行第13輪美中經貿高級別談判,這個會面時間雖然比原先預期的9月稍晚,但對國際政經環境氣氛和緩多少有所助益。

從技術面的角度來看,台灣加權指數跳空站上所有均線,短期均線如10日、月線目前仍在季線和半年線之下,尚未形成多頭排列,且正乖離略為偏高,有可能「以盤代跌」用時間換取空間,進入整理消化籌碼,如量能不足,不排除拉回測試已經墊高到10,500點附近的支撐,由於外資在期現貨同時偏多,賣壓減輕下檔空間應是有限。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盤勢分析: 用「撲朔迷離」形容當下的美中關係應屬允當,由於雙方各有不同壓力,美國總統川普將爭取連任,陸方則是經濟趨緩,但有國內強硬派聲浪,進入「不能退讓,也不能不談」的局面,彼此提高關稅,再握手言和,世界投資人情緒隨之起舞,未來究竟如何演變,難以預料,這是現階段投資的最大變數。

雖是如此,台灣的景氣發展優於預期,主計總處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數由原估的2.19%上修為2.46%,主因上半年出口及民間投資較原先預測佳,而且轉單效應及民間投資可延續至下半年,並預估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2.58%,短期內,7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1分,燈號連續七個月呈現黃藍燈,幸而景氣領先指標連續七個月上升,台商回流效應逐漸浮現。

風險管理仍有必要,如「英國脫歐」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變數之一。英國新任首相強生為支持脫歐的大將,他報請女王將原本在9月3日要復會的英國議會,從9月10日起再休五周,至10月14日重開,由於10月31日是法定的脫歐日,如果議會來不及訂立新法,那麼英國將在這一天自動脫離歐盟,果真如此,將增添國際緊張情勢,倒是不得不防。

另外,新興市場亦須謹慎。阿根廷單方面延後總額1,010億美元債務還款期限,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將其外幣債券和本地債券的評級,降至「選擇性違約」,由於阿國政府考慮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和債券持有人重組債務,短期內不會有危機,但如再惡化,將牽動新興市場或高收益債市,亦應保持警戒。

操作建議:

文章標籤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