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rman使用的方式是「REITs+Bond」(房地產信託基金+債券),觀念類似台灣這幾年流行的「存股」,但是投資組合卻不買股票,為什麼 ?
先看看Starman的想法和做法,如下 :
創造穩定現金流投資組合與建議
- Starman使用的方式是「REITs+Bond」(房地產信託基金+債券),產生的現金除供家中所需,還將剩餘現金「再投資」,產生滾雪球效應,越滾越大。這樣產生穩健而可持續的現金流,不追求爆發性收益,只要求「計到數」(意思應該是可算的出來),可以攻守兼備,重點在於,收到息後分散投資其他類似資產。(本書強調 : 債券基金和債券不同,不保本,不宜做槓桿。)
- REITs比買房出租好,原因如 : 回報率高、費用率低、有人代為處理雜務、管理者常用部分槓桿擴大收益、無辣招(筆者按 : 近年香港政府推出的壓抑樓市措施,意思是遇到打房的風險有限)等優點。
- Starman的「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中,債券以短債為主,但做槓桿,例如有現金20萬,想投資某債券票息5%,如果融資8成,融資利率1.5%,則以20萬現金可以買到100萬的債券,年收5萬債息,扣掉1.2萬融資利息,獲利3.8萬,相較於成本20萬,報酬率是19%,即所謂的套息交易(Carry Trade),他強調,槓桿不要用盡。(筆者按 : 避險基金常見的操作策略,即是以槓桿擴大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的報酬率)。
- Starman的「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中,一般REITs不做槓桿,當作緩衝和提領現金所需。
- 債券一般每半年配息一次,可將投資組合中的債券配置調整成每月都可領到配息,再將配息投入REITs,而REITs一般半年會配息一次,這樣會有穩定現金流。
- 「REITs+Bond」投資組合的優點是高倉值(筆者按 : 高倉值是指高持股水位,代表現金充分利用不浪費)、高現金流。由於債券可保本但長期無法對抗通膨,REITs不保本但價格會隨通膨資本增值(REITs持有不動產,通膨時會上漲),兩者優缺點互補。
- Starman建議,剛開始建立投資組合,可以將REITs : Bond的比例設為30 : 70,其中債券做槓桿,REITs不做槓桿。書中舉了1000萬的投資組合,實際投入510萬,借貸金額490萬的例子(請自行參考書的內容)。(筆者提醒 : 本書作者在債券做槓桿投資,是因為債券波動小,收益穩定,被追繳保證金機率很低,而且融資是以整戶維持率計算,因為REITs沒有槓桿投資,為投資組合萬一下跌發生的追繳預留空間,並非每個人、每個工具都可以用槓桿!)
- Starman的投資組合分成防守和進攻,「REITs+Bond」屬於保守,地產項目屬於進攻,但未必適合所有人,其他如價值投資者買進並長期持有也是可行之道,重點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後,不斷優化。
- Starman特別提醒,有人借款全部投資高息股(台灣稱為存股),會有現金流錯配(cashflow mismatching)的問題,因為股利半年發一次(台灣大多一年一次),但是還款是每個月本利和一起還,如果自己的收入失算,而股息還沒入帳,會陷入財政困難,且如是短期借款,每月負擔高,風險也高;高息股的獲利和股利是否能在往後一段時間持續下去,也是個疑問(畢竟不是債券和REITs)。
- 注意資金以及再投資的機會成本。
筆者想法 : 「REITs+Bond」的風險確實很有意思 :
如附圖一,筆者比較自2003年10月以來,AGG(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)、VTI(Vanguard整體股市ETF,美股)、RWR(SPDR道瓊不動產投資信託ETF)報酬率,結果應該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,在績效計算為原幣別報酬,且皆有考慮配息情況下,AGG 的報酬率為87.68%,VTI的報酬率為293.99%,而RWR的報酬率高達380.53,也就是15年以來,一般人印象中屬於溫和的(REITs)的總報酬率會高於股票,再者,從附圖也可以看出,波動和股票一樣劇烈。
這個時候,我們再來看看上一篇文章 : 現金流為王 讀後感之一 的兩個小故事
*. 金成五是個小資男,幾年工作省吃儉用後存下一百萬,在聚會上偶然聽到朋友公司**科技接到大訂單,業績可能有明顯成長,回家思考後,決定將一百萬領出來,買進該公司股票,希望很賺一筆;
*. 林伊塵是個小資女,幾年工作省吃儉用後存下一百萬,感到國際政經環境難以掌握,對銀行定存利率不滿意,思考後,利用低利貸款,將投入金額由100萬元擴大為500萬元,但將投資組合放在固定收益工具,希望能擴大獲利。
你覺得 : 誰在投機 ? 誰比較冒險 ?
免責聲明 : 以上資訊,僅供參考用途,筆者與文中對象無業務往來,本文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,但對文中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,如有錯漏或疏忽,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其行為,須自行承擔結果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