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景氣逐漸好轉,若加計金控公司自結數據,上市櫃企業的第3季財報獲利為6,194億餘元,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6.5%,但以前三季獲利約1.54兆元,較去年同期年減14.7%的兩位數減幅來看,的確有谷底已過的味道,主因應是美中貿易爭端和緩,各國央行採取降息等寬鬆貨幣政策奏效。

金融市場也呈現大地回春的跡象,但主角開始「換人做做看」。

 
 

原先美股這波多頭行情,成長股表現一直領先價值股,以S&P 500指數為例,金融海嘯時曾跌到666點,時間是在2009年3月6日,爾後展開一波大多頭攻勢,SPY為代表S&P 500指數的ETF,截至今年11月14日為止,漲幅為349.14%,同一期間,IVW(S&P 500成長股ETF)漲幅為397.03%,而IVE(S&P 500價值股ETF)漲幅為298.95%,可以比較出,成長股是本波的主流股,主導了這個大牛市的發展。

美股各大指數近日再創歷史新高,價值股走勢強於成長股,以上述三檔ETF為例,從8月15日到11月14日這三個月,最為強勢的是IVE(S&P500價值股ETF)漲幅為12.19%,居中的是SPY,漲幅為8.75%,最落後的是IVW(S&P500成長股ETF),漲幅為5.86%,也就是說,這次美股率領全球股市攻頂的族群是價值股而非成長股。

這種主流的輪動並不常見,但若發生,這種趨勢的改變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。可能原因包括:成長股基期已高、後續進場資金操作保守、法人出脫持股確保獲利,龐大的資金逐漸在移轉選股的方向。

這個現象也在台股發生。例如,蘋概股原本是由本益比近20倍,具成長性的大立光、台積電等為多頭主力,近日換由獲利成長不突出,但是本益比不到十倍的鴻海擔綱;砷化鎵族群因高成長而享有高本益比,11月開始先後進入整理,登場的是代工的和碩或印刷電路板的健鼎、台郡等,和美股趨勢接近。以此推估,價值型股會是年底行情的黑馬。

投資人要採取「多頭但避險」的操作策略,也就是以高持股水位因應震盪趨堅的牛市,但要搭配各類避險工具以應付可能發生的變數。

高科技股仍為本波重心的方向,選擇上以成長性或許有限,但股價基期或估值低的企業為主,對本益比偏高或著股價漲幅過大個股,即使具高成長特性,不妨先觀望。

電子股中,可成自去年底「遭遇逆風」,因手機品牌廠銷售不如預期,不只出貨量下修,還累積高成本庫存,再加上國際政經環境震盪需求不強,因使產能利用率偏低,但現在「最壞的情況已過去」,產業明顯熱絡,可望持續到明年第1季,法人買盤回溫。工業電腦、系統整合、航太零組件等,也有漲幅不大、評價不貴的特色。

另外,企業體質尚可,也有題材,股價低於每股淨值,輪動補漲的機會很大。

先前鴻海家族的正崴正是符合這個條件急漲一段,筆者以11月15日收盤價統計,台灣上市櫃公司仍有222家股價低於淨值,其中,如華新、台肥等轉投資或資產雄厚,或著像奇力新、宏碁、仁寶等電子股,雖沒有時下的熱門概念,經營也穩健,應是低檔有限;非電子股的生技醫療、汽車零組件、食品紡織等均可追蹤。

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