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勢分析:

貿易爭端戰火重新燃燒,美國宣佈對2,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從10%調升到25%,而且宣布啟動對剩下的中輸美貨品課徵關稅的程序;中方則回應,雙方基本的互動氣氛與理解良好,但中國政府絕不會就大原則問題退讓

兩大經濟強權在談判上進行「懦夫博弈」,全球投資者陷入對經濟發展的焦慮,主要國家股市均重挫,未來情勢如何發展,擬出三種可能情境:

  1. 樂觀版本:雙方針對於保護智慧財產、開放市場、後續執法機制等目前糾結點,得出大家都能接受並對民眾交代的共識,握手言和簽署協議,國際政經氣氛為之舒緩。
  2. 中性版本:彼此「鬥而不破」打後再談、談後又打,企業民怨上揚,雙方不願事態擴大,也無法讓步太多,訂下暫時性未永續解決問題的協議,類似去年11月G20國會議上「川習會」後的暫時休兵方案。
  3. 悲觀版本:談判無效,美方續以高關稅進逼,陸方以另類手段如限制稀土出口、拋售美債、修理美企等方式報復,「貿易戰」惡夢成真,受戰火波及,世界貿易量步入收縮。

目前看來,樂觀版本達成的可能性不大,因為這些癥結點不但複雜,有些也是中方傳統政策,不容易立即調整;另外,悲觀版本的可能性亦不高,因為如果美方再拉高戰線,商品價格將走高,且波音、蘋果、特斯拉、耐吉等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不利,這是「傷人七分,損己三分」的七傷拳。

綜合研判,以「中性版本」的機率較高。其原因在於,雖然下次開會的時間尚無具體、明確的計畫,中方已邀請美方代表重返北京談判,因此,可以將現況視為「沒有重大結果,也沒有破裂」;其次,美方要對其他約3,25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關稅,這個程序會經過約60天的意見徵詢期以及約莫不到一個月公告,關鍵時刻在第三季,中間留有協商期間。

白宮已經放出6/27~30在日本大阪舉辦的G20峰會,可能會舉行「川習會」的訊息,去年第四季在阿根廷的G20峰會雙方取得休兵三個月共識,今年是否歷史重演,機率不小

5月初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中,國際主要國家景氣如美、中、日仍在成長趨緩的氛圍中,歐元區仍在景氣下滑的陰影裡,台灣才走出谷底,若僵局持續下去,會否壓抑剛萌芽的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意願,將是變數。

操作建議:

原建議的避險工具發揮應有的功能,在重挫時逆勢走高,可陸續獲利出場,4月營收公布完畢,第一季季報陸續登場,可於此時將投資組合汰弱留強

市場普遍預期這次衝擊仍有轉圜空間,影響尚未如2018年第四季嚴重,首當其衝的陸股較弱,滬深300指數在5月6日跳空跌破當時在3,800點上下的季線,隨後在3,500點關卡前築短底,台股則是13日才下測季線,兩者距離代表長線趨勢的年線尚有差距,由於還有逾1個月的時間才進行G20峰會,可靜觀其變

目前台商回流達2,700億元,除了設廠提供就業機會外,以內需為主的相關產業如食品、營建、醫療器材商機逐漸浮現;而2020年東奧相關運動休閒商品亦有一定需求,本波回檔低檔有限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