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日本選房十誡是我自己歸納出來的,適合我這樣的小資族。」小黃一臉得意的說 : 「我可是上網找了一些網友分享的心得,還和仲介討論了半天,討論出來的。」
「上網找資料還有點道理,和仲介討論能有多少心得 ? 每個都馬跟你說很好,可以買,值得投資。」K沒好氣的說。
「這個你就不瞭了,我同學國中就被到日本當小留學生,娶了日本太太,在日本當工程師,住在日本快30年了,只差沒有拿日本籍,他在台灣只剩幾個小學好友,我就是其中之一,這年頭,誰沒幾個日本朋友 ? 但是真正在東京落地生根,骨子裡還是念著台灣的人,這樣講的話算可靠吧 ?」小黃終於亮出他的底牌,K翻翻白眼終於點了頭,小黃一副受委屈的樣子說 : 「我這同學也不認識甚麼仲介,他以前租房子,四處搬來搬去,後來確定在日本定居,小孩也大了,幾年前,下定決心買房子,自己跑過流程,當然比我們清楚。」
K心想,也對,這樣的人也算當地人,好處是立場公正,因為沒有利益衝突。
「我這同學就說,一般來說,日本的房屋仲介在除了挑房子時給你諮詢外,在你出價的時候不收斡旋金,而且會告訴你有那些潛在問題。除了法令規定要盡告知的義務外,日本不動產業者的習慣是,雖然不用斡旋金,但是買方也很少反悔,出價就出價,頂多出低一點,有1-2次談價錢的機會,出太低,會被認為沒有誠意,其次,如果出價後又反悔,賣方會很生氣,有時候會拒絕往來,仲介就麻煩了,所以醜話都先說在前面。」小黃解釋著 : 「所以常見日本房仲的看法是大環境適合買房子,但是個別物件他們會先說缺點,因為他們希望你買賣房屋,卻怕你出爾反爾。」
這到有趣,這樣也有好處。台灣客會去日本投資房地產,當然是做了功課才決定下手,比較困擾的地方是對個別物件不像當地人那麼熟悉,既然日本房仲是先講缺點,反而有助於研判。
「似乎有點道理,好啦,把你的十大選屋秘訣講來聽聽。」K開始覺得小黃的經驗可以參考。
「嗯哼,我先清清喉嚨。」小黃看到K認同,便端起架子來,說 : 「首先,就是看市中心。你要知道,日本不少地區的不動產交易都可能有特殊商業習慣,例如,你講的北海道,我看過冬天如果沒房客,還是有暖氣費和電費支出,因為要保持管線暢通,不能凍裂了,有時還有剷雪費,一個月不只一次,另外,有些地區較偏遠,好幾個月找不到房客,每個月的管理費和修繕立金(主要是為實施未來的住宅維修計畫而專門設立的基金,每月繳納)照繳,不要貪便宜或浪漫,去買找不到房客的美屋,我們重點在投資。」
「這和台灣買房的觀念一樣,地段優先。」K認同的說
「沒錯,所以投資日本房地產,先看東京,再深入的說,看東京房地產,看23區,有點像大台北地區,先看台北市一樣;如果預算夠,精選都心五區分別是新宿區、涉谷區、港區、中央區、千代田區,類似台北市的大安區、信義區。」小黃一邊說,一邊秀出東京都全圖(如附圖一),
K做過功課,一看就知道東京的精華區,就是圖右側的23區(如附圖二),這23區可分為
西部(16區): 千代田區、中央區、港區、新宿區、文京區、品川區、目黑區、大田區、世田谷區、澀谷區、中野區、杉並區、豐島區、北區、板橋區、練馬區;
東部(7區) : 台東區、墨田區、江東區、荒川區、足立區、葛飾區、江戶川區
其中,較熱鬧的是西部,又以都心五區房價較高,都心5區包含:新宿區、涉谷區、港區、中央區、千代田區。
「當然,你說名古屋、大阪能不能買 ? 其實也OK,就如同台中、高雄的房地產也可以投資一樣,只是我們資金有限,所以集中火力比較實在,幸好,東京的中古小套房2,3百萬左右就有機會入手,條件好的貴一點也還好,這個價錢在台北只能買停車位。」
「這個,我認同,如果有熟悉親友可以問,當然京都、福岡都可以參考,我如果錢很多,就每個城市買一間,可惜!」K露出痛苦的表情。
「哈哈,錢多,我紐約和倫敦都去買幾間哩。」小黃被逗得哈哈大笑,但馬上嚴肅的說 : 「不過,也不一定都心五區一定好喔,你知道木村拓哉住哪裡嗎?」
l 東京選房首要條件是地段,其他9項到底是甚麼 ? 海外投資的門檻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高 ? 「投資人K的天命之旅」第二十篇繼續和各位朋友分享 : 比安全多一點冒險,但比冒險多一些安全的投資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