貿易爭端,又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,然而,未來究竟如何發展,牽涉到大國角力和背後的「新冷戰」因素,可說是變化多端難以預測。

筆者將之區分為三種可能的情境:樂觀版為雙方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共識,握手言和簽署協議,投資者鬆一口氣;中性版為雙方打打談談,在不願事態立即惡化的前提下,訂出非永久性需定期檢視的方案;悲觀版則是談判無效,美中兩方展開報復等級,繼調高關稅後,再以如限制稀土出口、拋售債券、壓制對方在本地企業等方式報復,真正的「貿易戰」於焉爆發!

整體評估,以中性版出線機率較高。主因在於兩造各有盤算,美國方面,總統川普即將面臨2020年總統大選,調高關稅爭取國家利益固然算是得分,但如果造成經濟衰退卻絕對是負面效益;中方剛公布的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」創下16年來最低,顯示出先前的經濟疲軟已經減弱民眾消費力,2020年是中國「十三五計畫」的最後一年,2021年則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,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如華盛頓喊停,北京不至於節外生枝。

果真如此,金融市場對這樣的結果應是「雖不滿意,但可接受」,長期仍有變數,然而剛露出曙光的經濟動能可重新點燃,上市櫃企業第1季財務報表整體稅後盈餘較去年第1季減少16.6%,這反映著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景氣成長趨緩,如今經濟逐漸有好轉跡象,股市在歷經修正後,有震盪趨堅的契機,當然,「樂觀版」行情會更加強勁,「悲觀版」則讓股市「往下沉淪」。

特別提醒的是,雖然美國剛宣布將中國通訊網路大廠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,相關供應鏈受衝擊難免,惟美國財政部長與貿易代表已經證實將再度前往北京,繼續進行貿易談判,且川普也釋出將在日本大阪舉辦的G20峰會進行「川習會」,時間在6月底,投資人必須習慣這種邊打邊談的模式。

即使全面開火的可能性不高,機構法人投資者也降低風險資產,特別是股市的比重。去年第4季,美中第一次貿易戰引起股災,10月1日到今年1月3日外資共賣超2,178億元,這次川普在5月6日發出調高商品關稅的訊息,當天外資賣超台股139.5億元,其後出多進少,到5月17日截止,總共賣超達938億元,外資賣壓何時告一段落,攸關反彈空間的幅度。

另外,人民幣趨貶出現1美元兌6.9171的低點,5月才半個月就貶值2.68%,往去年底的6.9762靠攏,對亞洲貨幣將造成跟風,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出現31.303的價位,創2017年1月後最低,外資賣股後並將資金匯出,短期內,不易立刻回籠。

貿易戰燃燒一段時間,對產業衝擊各有不同,運動休閒中的成衣、製鞋、自行車產業,如聚陽、儒鴻、年興、寶成、豐泰、拓凱大多已在台灣、東協、中南美甚至於非洲等地備有產線,加上2020年東京奧運品牌廠備貨需求,仍可期待;水泥屬於不受波及的產業,台泥、亞泥等龍頭企業第1季財報搶眼,全年展望仍佳。

電子業以電源供應器、工業電腦等已陸續調整,衝擊可望減緩,不過,未來美國祭出對3,250億美元商品課稅,將衝擊手機、PC、筆電等台廠產業,其連鎖效應有待評估,搶反彈應謹慎。

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