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假,人類的祖先是來自台灣 ?
人類起源於非洲,後遷徙到世界各地,這是印象中教科書的內容。不過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發表一篇論文「on the Common Ancestors of All Living Humans」,論點是利用電腦演算法推估,現在地球上的人類如果有一個共同祖先,會來自何處,距今最晚在何時 ? 結論是,西元300年前,台灣沿海都市的某人,極可能和現在前地球上的人類都有關係,原因為台灣航海民族非常活躍,這個台灣人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,接著到印尼,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,最東到復活島,最南到紐西蘭,足跡遍佈全球。
這個結論和人類學無關,純電腦推估,但也意味著「全球化」在台灣這樣的地方很容易就展開,可惜,近年因特殊國情,遇到不少阻礙,幸好就像電腦遊戲一樣,關卡固然困難,還是找的到破解的辦法。
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(世界貿易組織),WTO被稱為「經濟聯合國」,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秘書處,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各種貿易協議,到2016年6月截止共有162個成員,原希望利用這樣的平台拓展市場,帶來商機,但因多邊貿易談判杜哈回合(Doha Round)進展並不順利,各國由「多邊」轉為互相簽訂FTA(自由貿易協定),從雙邊到多邊或區域做經濟整合,以促進經濟。
因此,「區域經濟整合」成為重要議題,「區域經濟整合」指的是,某一區域內的數個國家間為了生產、消費、貿易等利益,共同採行某些措施,用以促進彼此間的經濟合作關係。其種類(如附圖一),有優惠性貿易措施、自由貿易協定(較普遍)、關稅同盟、共同市場、經濟同盟。
「區域經濟整合」效果如「貿易創造」- 經濟整合並相互減免關稅後,成本較高之會員國的國內產品,被成本較低之其他會員國的進口品所取代,如本國農業耕地小成本高,被大量生產的國外農作物替代,而關稅調降促使雙邊貿易成長;還有,「貿易轉向」 - 經濟整合並相互減免關稅後,即使成本較低之非會員國的進口品,也會被成本較高之其他會員國的進口品所取代,如台灣的面板、石化原料即使成本夠低,加上關稅後外銷,受到積極簽署FTA的韓國企業強力競爭。
在世界各國積極投入下,截至2016年4月為止,全球已生效FTA約有419個,其中近8成是在2000年以後完成。對世界經濟多有貢獻,投資全球常見的方式可分為股票、ETF、基金等方式,由於股票較為分散,本文從ETF和基金檢視。
從近10年的全球與台灣股票型基金績效比較(如附圖二),似乎台灣的大型和中小型股票型基金的5.19%、4.76%比較突出,只有全球小型股票基金的4.86%排名在前,其他全球大型增長、均衡、價值、全球股票收益基金都落後台灣股票型基金;但近5年績效全球小型股票、大型增長、大型價值、大型均衡分別以11.79%、9.94%、8.94%、8.63%相對台灣的大型和中小型股票型基金的7.8%、8.54%勝出,僅全球股票收益的8.33%些微落後。整體而言,今年以來的台股基金都有兩位數以上成長,代表本波行情對長期績效貢獻良多。
再看看全球股票型ETF的變化, 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 (VT.US,如附圖三)以追求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表現為投資目標,該指數包含成分股為約2900檔分散於47個國家的股票,這些國家包含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; iShares MSCI全世界ETF(ACWI.US,如附圖四)以追求 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之績效表現為投資目標,圖形均顯示在去年創下高點;而台灣五十(如附圖五)在10月份還創下73.5元的歷史高點,今年的台股表現優異。
全球型股票基金、全球股票型ETF分析,成立以來均能創造收益,代表全球經濟成長引領股市走高,各國政府為帶動景氣積極進行的「區域經濟整合」應有貢獻,可是台灣在此部分腳步落後,為何一樣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? 由於手邊無全球股票型基金2000年以來的績效,台股指數當年曾來到10393點,隨著網路泡沫與後續的911等事件曾跌到3411點,如果拉長時間統計,會有其他數據可以參考。
另外,台灣的奇蹟仰仗高科技產業許多,如在「區域經濟整合」無法有效突破,未來更將是如此,台股投資人得特別留意此一趨勢,原因為何,下回分解。
資料來源 : 嘉實資訊、中華經濟研究院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、維基百科、Google、Yahoo、百度、MBA智庫百科、互動百科、各財經媒體。
資料來源 :國際貿易─理論與政策」劉碧珍、陳添枝、翁永和合著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