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操作 :

320日到41日這段期間,由於持股又開始獲利,觀察盤勢也有止穩跡象,因此,我又逐步將持股水位加上來,看起來好像追高殺低,不過,這是「必要之惡」,原因稍後說明,先進入最新操作 :

 

  • 320日到41日之間共有10個營業日,我將持股水位由兩成加到6成上下,主要加碼族群包括 : 保健食品、視力光學、認證檢測、電競顯卡、IC封測、塗料化學、DRAM模組、電聲零件、PCB、油酯食品、接著化工、節能影像、零售通路、網路應用、汽車零組件、醫療器材、美容觀光、眼鏡相關、娛樂消費。

 

  • 減碼的有DRAM模組、電源供應,前者是對其3月營收和季報沒有太大信心,因此短線進出,後者則是破第一道停損點,部分減碼。

 

以下是對為何追高殺低是必要之惡」的分享 :

 

操作策略分好幾種,每種都有其優缺點,重點是 ~ 符合需求

 

以我自己為例,從持有時間可以把資產分成「長期持有」和「波段部位」,在操作紀實這系列文章記錄的是 : 波段部位如何操作。

 

我對波段操作的想法是 : 短中期行情出現明顯波動時,進場買賣以增加獲利。

 

波段操作並非長期持有,所以需求是 : 這部分資金盡量保持靈活性,原則是「寧可少賺,不可多賠」,也就是沒做到或做太短沒關係,絕對不能賠太多

 

因此,我在波段部位特別著重風險控制,除了在個股設停損價,也同時採取投資組合保險策略,資產水位控制風險。

 

這樣的作法成果是,2022年很多避險基金、法人績效是負值甚至於大虧,我卻是正報酬,因為採取的操作方式避開了幾次主要的大跌。

 

特別提醒準備退休而理財的人,你絕對不想在退休後收入中斷的情況下,還遇到資產嚴重縮水 !

 

我已經在為退休作準備,因此採取投資組合保險策略,以類似「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(TIPP)」的觀念來保護資產。

 

附圖一為我以前授課時的講義,「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(TIPP)」重點是有一個要保額度,當組合資產價值下跌時,要保額度維持原來底限。特色是有下檔保護,可以鎖住獲利,但會追高殺低

國外股票與基金投資策略_201908證基會Alpha.jpg

 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網搜尋這個策略,我的想法是任何投資策略執行簡單才能長久使用,因此,只取其精神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。

 

操作方式 : 條件符合就進場,賺錢就加碼,賠錢就停止或減碼。

 

操作理念 : 進場後,最少保住9成資金,賺錢後,要保住大多數獲利。

 

正因如此,3月中旬,美國矽谷銀行、標誌銀行等破產,瑞士瑞信延後交財報,股市大跌,我一路減碼或出脫弱勢和漲多的個股,將持股水位降到兩成。

 

3月下旬,看行情止穩之後進場,將持股水位由兩成加到三成,開始獲利後,將持股加到4成,如此反覆,目前持股六成,就是這樣操作的結果。

 

如今(41),回首今年(2023)3月,我減碼又加碼,忙了半天指數還是在差不多的位置,有些賣出去的個股還創下新高,這樣追高殺低,還付出更多證交稅和手續費,是否很笨 ?

 

看看FED最新釋出的訊息,原本媒體報導矽谷銀行(SVB) 48 小時擠兌「420 億美元」而倒閉,但實際上,這個數字是「1420 億美元」,這擠兌風暴遠遠超過預期,1420 億美元差不多等於新台幣4.26兆,如果FED處理不慎,將是金融海嘯 !

 

實務上,在我們必須作投資決策的當下,不一定都有充分的資訊,對未來發展都只能猜測,因此,用現在的金融市場狀況,去論斷3月份該如何操作是放「馬後炮」。

 

去年(2022)就是最好的例子。烏俄戰事突然爆發,全球驟現數十年以來最嚴重的通膨,美國聯準會(FED)展開許久未見的暴力升息,金融市場股債雙跌,諸多市場老手、法人遭遇巨大虧損,世事其實難料。

 

特別提醒的是,投資組合中的個股也必須做好風險管理,我自己是只要買進一檔個股,就會設立其停損點,多在成本的10%之內,這樣即使全買錯,虧損也不會超過1成。

 

再者,只要該檔個股開始上漲,我就會將原先設定的停損價提升,以避免股價回檔虧損太多,或著吃掉已經有的獲利。

 

當然,賺錢才加碼會「追高」,賠錢就減碼會「殺低」,但也因為如此,投資組合有了「下檔保護」,可以「鎖住獲利」,這就是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精神,不會整個投資組合或一檔股票抱上去又抱下來。

 

採取這種策略,最好的情況是遇到大多頭或大空頭,會賺一大段或少賠一大段,最傷腦筋的就是現在(20233)這種震盪整理盤,就指數來看,幾乎就是賣了就漲,買了就跌,俗稱「雙巴盤」。

 

不過,由於進場時機和標的經過篩選,獲利機率通常大於虧損機率,謹慎操作還是可以獲得報酬,只是比較緩慢,這也是選擇這種策略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
 

另外一種常見的投資策略是希望「買最低,賣最高」,選擇去抄底或摸頭,這樣的方式如果作的好,會放大獲利,作不好,會放大虧損,對分析和看盤功力是一大考驗。

 

「買低賣高」的策略比較適合整理盤或小多頭小空頭,如果遇到大環境不按常理發展,會陰溝裡翻船,例如2022年抄底買進,卻是一再破底;2023年覺得漲完了賣出,卻是見頭非頭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 

實際 生活中,我們每一次的操作是 : 「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,因此,一般投資者觀看投資相關的節目內容,常覺得某些分析的很有道理,但是真正跟隨後卻覺得不如預期,原因在於,適用這一次的策略,不一定可用在下一次。

 

此外,很多分析是事後的解釋,就是「看圖說故事」,沒有辦法描繪出未來的行情。

 

結論 : 不要因為一次看對行情,就放鬆警戒,當下一次看錯行情沒有因應,就可能踏入了虧損的流沙,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!

 

(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