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月中旬,市場關注焦點逐漸由「通膨」移轉到「庫存」,這也意味著,這次股價波動的因素,上半年主要是「估值下修」,下半年則是開始「獲利調整」,股市齊漲齊跌的現象漸近尾聲,接下來進入的是個別企業業績與競爭力的比賽。

 

通膨仍在高檔,而且還會持續一段時間,然而,由最新數據觀察,壓力最大的時間或許已經過去。

 

美國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為8.5%,低於6月的9.1%,剔除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持平;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(PPI)年增率為9.8%,也低於市場預期的10.4%和6月的11.3%。

 

從細項來看,能源、休閒如旅館房費、機票等走低,不過,居住成本、房租等仍揚升,通膨似已見頂,只是仍會高檔盤旋,果真如此,這次美國聯準會(Fed)帶動的利率上升循環應可於數個月後暫告一段落。

 

然而企業經營的逆風正在擴大,筆者一再提醒的「庫存去化」課題浮出檯面,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大挑戰。

 

消費電子是科技業首先傳出景氣放緩的族群,PC、NB、智慧手機、顯示卡等產品,DRAM、部分IC與面板等零組件,都面臨下行壓力。

 

例如PC品牌大廠華碩,第2季除營收下滑並認列匯損造成獲利大幅縮水之外,庫存水位年增率59%,存貨周轉天數拉高至180天,高於去年同期的114天,估計調整到明年上半年或第3季,本年度旺季不旺,接下來是「淡季很淡」。

 

值得留意的是,記憶體大廠美光透露,需求減弱不只在個人領域,也蔓延至其他領域包含資料中心、工業電腦與車用;原本大舉擴廠的企業如台積電、SK海力士、南亞科、穩懋、友達、力積電等資本支出放緩,透露出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小。

 

其他品牌大廠如三星、戴爾等亦傳出暫緩或停止面板採購的訊息,去年市況熱絡的半導體業如聯發科7月營收408.9億元,月減19.8%,其他如聯詠、盛群、群聯、原相等亦呈現庫存較去年同期水位高,都需要調整。

 

非電子業如家具、健身器材等一向走海運的大型耐久財,居家休閒類服飾需求轉弱,全球終端銷售明顯停滯,原因包括通膨衝擊消費市場信心,地緣政治削弱買氣,客戶重複下單等,現階段需求疲弱,存貨去化難度增加。

 

美國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5.7,較6月下修後的98.4、及經濟專家預估的中值97.0都要低,是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,物價居高不下,經濟發展有變數,民眾消費意願不足。

 

台灣就更明顯,中央大學統計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(CCI)為63.05點,連續六個月下滑,創下2009年12月以來新低,六項分項指標中,僅物價水準上揚,其他五項指標家庭經濟狀況、就業機會、國內經濟景氣、投資股市時機與購買耐久財都走跌。

 

短期內,股市將遭逢「削減庫存」,「需求不佳」等利空測試,不易有太大表現,操作策略以長線則逢低分批布局台灣50、高股息、中小、ESG永續等指數型ETF為主。

 

另外,可以中低水位資金,波段操作汽車電子、網通、工業電腦、航太零件等尚未有明顯雜音的族群,非科技產業的基礎建設、儲能、生醫、觀光餐飲等族群可以留意。

 

由於各企業的競爭力、產業位置不盡相同,須嚴格設立停利、停損點並執行,保留實力,以靜候壓縮過後,多頭的崛起機會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