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資金和疫情,是目前金融市場特別關注的兩大變數。首先就資金面觀察,美國聯準會(Fed)雖然還沒有鬆口,但已經不只一位官員公開表示,應開始討論何時縮減量化寬鬆(QE),而4月份的貨幣政策會議紀錄也顯示不少與會官員建議,未來某個時間點討論調整購債步調是適當的,這意味著Fed調整當前貨幣政策的步伐將啟動。

FED為避免市場慌亂,會先釋放出訊號,預估6月15、16日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(FOMC)可能有啟動討論的訊息,而8月份的全球央行年會一向是FED公布重大決策的時機,果真如此,年底前或明年初,目前每月收購1,200億美元債券的規模就會縮水。

前車之鑑,後事之師。回顧上一次QE的進出場,始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,FED於2009年3月到2013年分別推出QE1、QE2、QT(扭轉操作)、QE3等寬鬆貨幣措施,2014年1月起開始縮減QE規模,2014年10月底終止QE,2015年12月開始升息。

同時期的股市,曾在2010、2011年實施QE期間,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比較大的回檔,跌破年線整理數個月後,再站回年線持續漲勢,之後在2012、2013、2014年即使有下跌,幅度不大,分別觸及或破年線後,即持續震盪趨堅,到2015年下半年才又出現較大的修正。

如果參考上述情境,市場目前憂慮的「縮減QE規模」,股市衝擊難免,但長線仍可期待,原因是資金充沛,即使真的縮減QE規模,只是資金「流入減少」,但並未真正「回收」資金。

其次,本土疫情升溫,全國進入三級警戒,台股甚至於首度出現股東會延期,影響上市櫃、興櫃公司達1,931家,可見得情勢嚴峻,未來究竟會升級還是降級,本周將是關鍵期,所幸最新的數據觀察,景氣仍在復甦的軌道上。

具領先性的4月份外銷訂單統計為549.3億美元,為歷年同月新高,電子資訊類產品依舊是接單主力,資通訊產品如顯示卡、筆電、伺服器、網通產品需求續揚,光學器材連續11個月正成長,傳產如基本金屬創下從民國73年有資料以來最大漲幅,其他像機械、塑膠橡製品、化學品也呈雙位數成長。根據經濟部推估,5月份接單金額仍可望落在545億至560億美元之間,只要生產線沒有停工,訂單影響有限。

操作建議:
 

長線仍是牛市,但美國科技股走勢疲弱,而台股反彈進入16,500點以上壓力區,風險漸增,持股維持低水位即可,待回檔再逐步加碼。布局標的以指數型ETF如台灣50、高股息、低波高息、股利精選等ETF為主,這些ETF也是護盤買單重心。另歐美經濟重啟,外銷比重高如成衣的儒鴻、聚陽;鞋類的寶成、豐泰、鈺齊-KY;運動休閒的大田、復盛等族群相關個股值得追蹤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