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5月來金融市場大幅震盪,通膨陰影隱然若現,可能促使美國聯準會(Fed)為首的各國央行做出調整,讓原本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,而加拿大央行已宣布縮減購債規模,巴西、俄羅斯央行開始升息,熱錢派對是否告一段落,投資者憂慮不已。

 

通貨膨脹是否嚴重,大宗原物料價格變化極具關鍵。CRB商品指數由19種原物料商品所組成,其中,能源(原油、天然氣、汽油及熱燃油)占比重39%、軟性商品(糖、棉花、咖啡、可可及橙汁)占比重21%、貴金屬與工業金屬(黃金、銀、銅、鋁及鎳)占比重20%、農產品(黃豆、小麥及玉米)占比重13%、畜牧(活牛及瘦豬)占比重7%,包含範圍廣泛。

 

短期而言,原物料確實漲幅不小。去年初疫情爆發後,CRB商品指數在4月21日殺到106.29點,低於上一次升息循環2016年2月後的155.0102點,然而今年5月12日該指數已經來到207.96點,漲幅達95.65%,一年的時間漲幅近一倍。

 

然而,如果拉長時間觀察,現在的CRB指數水準僅略高於金融海嘯後2009年2月的低點200.16點,相距歷史高峰2008年7月的473.97點甚遠,持平而論,從CRB商品指數來看,應是短線漲多,長線仍在回溫的狀態。

 

觀察細項,能源極具重要性,占CRB指數比重近四成,20世紀三次的石油危機,曾造成全球通膨和政治動盪。

 

近期,西德州輕原油每桶報價在60~67美元波動,距離其歷史高點2008年7月的每桶147.27美元仍有相當差距;其次,天然氣每100萬英熱單位報價不到3美元,約是2008年7月歷史高點13.694美元的兩成多,自去年低點反彈後即進入整理並未續揚。

 

不過,銅價漲勢驚人。日前,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期銅報價創下每公噸10,747.5美元的歷史最高價;鐵礦石期貨價格也出現歷史新高每噸226美元,農產品也有黃豆、玉米一度突破八年高點,原因主要為經濟復甦甚或基礎建設需求增加,供給相對有限所致。

 

通貨膨脹的定義是:一般(非個別)物價的持續(非偶爾)上漲,以此來看,目前已有某些產品價格升幅影響到民生消費,但還沒有到通貨膨脹的程度,關鍵將是在未來是否持續走高。

 

台灣的情況也是升溫中,主計總處編纂的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為2.09%,是2018年2月高點,原因為油料費、蔬菜價格上揚,加上連假旅遊團費及旅館住宿費調漲所致。不過,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年增率1.35%,並未特別高。躉售物價指數(WPI)年增率漲9.62%為2008年7月以來高點,主因為石油及煤製品、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,以及基本金屬等價格上漲。

 

事實上,溫和的通膨不是壞事,也是景氣回溫的訊號。這次物價上漲原因眾多,除了疫情干擾,還有供應鏈、勞動力等因素,讓問題變得更複雜,但隨著注射疫苗人數增加,工作人數增加和貨運順暢後,供需緊張的現象可望舒緩,美國聯準會指出通膨壓力可能會上升,但這些是一次性的價格上漲。

 

因此,通膨議題實質衝擊應是有限,股市之所以震盪主因仍是漲幅過高、過速,台股動輒六、七千億元成交量,三成當沖並非常態,持股維持低水位,不急於加碼,在主流不明顯下,可以鎖定如台灣50(0050)、高股息、低波動等ETF,待量縮止穩再行布局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;2021-05-16 01:01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