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勢分析:近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,主要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2月下旬疫情蔓延,如韓、義、伊朗等國確診病例迅速增加,國際股市賣壓出籠,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2.4%,標普500指數下跌11.5%,那斯達克指數則跌了10.5%,美股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單周表現,投資人風聲鶴唳,幸而周一亞股由黑翻紅,跌勢暫緩。

 

股市忽多忽空變化難估,重點在於基本面是否反轉,觀察近期美國總經數據,2月芝加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上升到49.0%,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是101.0,較預期為佳,這波重挫應是估值過高順應利空的修正,應非經濟趨勢反轉,惟為求謹慎,仍須持續追蹤。

 

中國經濟受疫情衝擊嚴重,官方2月製造業PMI為35.7%與非製造業PMI的數據29.6%,民間版的財新中國製造業2月PMI為40.3%,均跌破金融海嘯的水準,創下歷史新低,值得留意的是,滬深股市卻是強彈,並未出現第二波殺盤,應是政策性買盤進場護盤,未產生連鎖性停損賣壓。

 

台灣的數據則是兩極化,中經院統計的2月份製造業PMI較1月攀升1.4個百分點至52.7%,主因應為台灣較大陸早復工,接獲「轉單」,不過,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NMI)大跌14.6個百分點至40.4%是創編以來最大跌幅,顯現出這次疫情的立即負面影響在非製造業,特別提醒的是,製造業或非製造業對未來展望均保守,是景氣復甦的變數。

 

本欄曾經指出,股市依疫情衝擊的可能性行分成三種情境 :樂觀版是代表疫情擴散程度的新確診人數增加量,在2月初達到高峰後下滑,台灣加權指數可反彈到季線再觀察;中性版則是3月初確認疫情未再惡化,景氣成長趨緩未落入衰退,台股下測年線整理後重回牛市;悲觀版是疫情迅速擴散,則台股難免測試萬點關卡。

 

目前觀察,疫情和股市往中性版走,台灣加權指數從1月30日開紅盤重挫696點後,2月3號最低到11,138點落底反彈,在季線上下浮沉,又因世界股市長黑利空回檔,在3月2日跌破年線後止穩,符合原先預估,如全球疫情不再擴大,有機會在此消化賣壓。

 

操作建議:雖無法預測盤勢,但以標普五百指數為例,本波修正幅度與2010年、2011年、2015~16年和2018年類似,是10%~20%的中段回調修正,未來除非景氣發展進入衰退,股市才會繼續破底,否則,再跌應是有限,台股可望進入震盪築底。

 

由於產業供需出現混亂,主流類股有待確認,逢低承接可追蹤指數型ETF,積極者以台灣五十、富邦台五十、MSCI台灣為主,保守者看高股息、金融ETF動向;個別產業仍可留意景氣波動不大的生技醫療、工業電腦、系統整合、資產營建、宅經濟等,可擇優布局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