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金融市場近期像雲霄飛車一樣,讓投資人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徘徊,主因還是新冠肺炎疫情變化。從新增確診人數來看,中國大陸已受控制,但是義大利、南韓、伊朗、日本等地仍嚴重,國際上可能還沒到達疫情高峰期,且各區域高峰期不一樣,第二波疫情可能侵襲,可想而知,波動,將是短期間的常態。

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發布更新版經濟展望報告,對新冠肺炎影響發出預警,將全球2020年的GDP增長預估值,由去年11月預估的2.9%下調至2.4%,若疫情持續擴大,今年的GDP增長率更可能下滑至1.5%。呼籲各國政府及央行,採取因應措施以避免經濟陷入衰退。

行為動見觀瞻的美國聯準會(Fed)將在本月17、18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,市場原預計會宣布降息,不料3日Fed緊急宣布降息2碼。資金寬鬆固是利多,但上一次這種非會議降息的決策,是在2008年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之後,如今場景再現,市場人士憂慮經濟惡化程度可能超過想像,反而加大拋售賣壓。

筆者先前曾將上半年股市衝擊分成三種可能性,第一種是假設疫情在2月達到高峰未再擴大,股市整理後可再恢復活力,回顧2月初,台灣加權指數在11,138點落底後彈升,就是反映這個情境。但隨疫情擴散到其他數十個國家,這個情境已不成立,股市也在3月2日跌破前低,出現11,049的低點。

第二種可能是假設疫情在3月到達高峰,主因是開學和復工的人員流動,加上病毒的潛伏期長,本月會有混亂期,第1季的經濟低迷難免,民眾消費和企業投資會遞延到第2季才發生,台灣加權指數將測試年線整理,這個狀況是現在進行式。

第三種可能較為悲觀,如果疫情蔓延到第2季才受控制,產業供應鏈將進入混亂,原本可能存在的不只遞延還縮減,民眾內需消費降到冰點,原本受創的產業如觀光旅遊、運輸、餐飲零售等衝擊擴大,經濟成長趨緩或停滯無法避免,股市面臨龐大賣壓將測試萬點關卡,這是潛在風險。

現階段投資策略以股債平衡的方式為主,觀察重心在於全球疫情控制程度,以及是否有第二波傳染高峰,本欄在年初指出,今年投資重點是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如能確實做到,縱使股市重挫,公債ETF皆有個位數甚至於兩位數的正報酬,影響應是有限。

這波回檔又急又快,然而也有族群表現搶眼,如生技醫療類股大多抗跌或逆勢上漲,繼防疫概念股後,體溫計、耳溫槍等如泰博、豪展等因需求增加轉強,製藥業等即使和疫情無關,可望受惠於資金轉進,如中化生、神隆、保瑞等無須追價也可留意。

科技產業以宅經濟表現突出,搭配台商回流趨勢,未來這個族群將從網路電玩、電子商務擴大到視訊會議和教學、系統整合等業者商機可期,已有訊連、敦陽科、中菲等盤堅。

另類概念股可追蹤食品股,消費者需求在卻不敢外出,開始囤積罐頭濃湯等食物,美國知名罐頭濃湯業者決定擴充產能因應,股價在亂軍中創兩年多高點,是始料未及的商機。

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