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K為了參透沒有書籍說明,沒有師父傳授的的籌碼分析,決定每天看每檔股票的券商進出表,以最笨的方法打下研究基礎。

 

第一天,頭昏眼花;第二天起,開始發現有趣的地方,例如統一集團常在統一證券進出,K推測,集團的帳戶當然不可能只開一家券商,但是,自家券商是必須眷顧的,如此模式可以套到其他集團股上嗎?

 

緊接著,他發現亞泥、遠紡(現改名為遠東新)、東聯、遠百、裕民等地進出號子總有亞東證券;富邦集團在富邦證、元大集團在元大證、中信集團在中信證(後改名凱基證)、新光集團在台証證(後併入凱基證),後期轉入元富證、寶成集團在倍利證券(後改名兆豐證)等,看來集團股很容易追蹤,至少,自家旗下的券商總會在買賣單中,而且,高出低進不在少數。

 

再看了幾天,又多了心得,華新集團的大單常見於元大證券,當年元大證雖然是名列前茅,還沒有像現在是券商霸主,直到在媒體上看到華新集團第二代共有焦佑均、焦佑倫、焦佑衡、焦佑麒四兄弟,排行老四的焦佑麒太太是馬維欣,是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的掌上明珠,兩家互動密切,才恍然大悟;另一個收穫是台塑、南亞、台化的買單常常來自鼎康證券(現在已經併入元大證券),據說是公司派操盤重心。

 

這真是太有趣了,仔細看看,只要和券商有關的公司派,其動作幾乎是攤在陽光下。另外,一些知名的主力也可以此方式追蹤,如富隆游當然在富隆證券、威京小沈常在京華證券、世界陳在世界證券等,依此類推。

 

當然,比較需要花心思的是,有些一開始不容易歸類的個股或主力得慢慢找出常進出的券商,再陸續歸納,這成了個人投資秘笈。

 

當年的外資在台股影響力越來越大,K也開始研究外資券商的特色,外資可分美系:如摩根、美林、花旗等;歐系:瑞銀、瑞士信貸等;亞系:港商里昂、日系大和等,基本上,歐系和日系等券商進出的操作比較長線,美系和港系,比較偏重波段操作。

 

此外,因為金額大,注重流動性,外資投資以權值股為主,有所謂的「追蹤名單」,常常一家券商會研究的台股不到100檔,集中在台灣股市市值名列前茅的公司。

K發現一般外資常是看好一路買進,看壞一路賣出,沒有「漲太多」或「跌太多」的想法,有時候甚至於是漲一段,才看到不同體系券商前仆後繼衝進場,可能是別家券商推薦買進,引來更新的追價買盤,但是,如果業績不如預期,外資也是倒到乾淨為止,幾乎不剩持股。

 

外資以大型股為主,那麼中小型股呢? 夜晚了,K留在公司和籌碼分析繼續奮戰,畢竟在公司吹冷氣,用電腦還比回家研究省錢。

 

「你在幹嘛?」突然間,一股殺氣湧向沉思中的K,他差一點從椅子上跳起來,抬頭一看,原來是老闆,挑眉看著K。老闆幾乎以公司為家,中午不睡覺,晚上吃飯後又回公司繼續看報告,11點離開是常事。

 

「我,我在看今天的券商進出表。」K趕緊說出留下來的目的。

 

「嗯。」老闆以幾乎感覺不出來的方式,點了點頭: 「不要光研究大咖,也看看散戶做了甚麼!

 

「會的,下一階段就研究。」K猛然想起,資深研究員W呈上去的報告包括券商進出表和融資融券餘額表,由於法人無法信用交易,也就是融資融券,因此,融資融券常被歸類是散戶的動向。這幾天,自己忙著分析主力和券商的關係,到忘了去看融資融券餘額,趕緊行動!

 

l   K慢慢的找到籌碼分析的竅門,開始可以掌握部分主力大戶的動向,抓的倒公司派的進出,也開始著手分析散戶的蹤跡,籌碼分析沒有高深的計算,真的如此簡單嘛?「投資人K的天命之旅」第64集繼續和您分享 : 比安全多一點冒險,但比冒險多一點安全的安心投資真理之路 !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Kevin_The_Great

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