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新操作 :

725日到824日共20個交易日,股市在震盪中走揚,台灣加權指數創下24,551的歷史高點。先前7月的操作紀實文章指出,台灣加權指數有機會挑戰去年(2024)創下的24416點,獲得印證。

整體而言,盤勢保持多頭特色 : 利空衝擊有限或短暫。近期變數包括美國與台灣的對等關稅最後稅率未定;美國232條款衝擊為何;FED9月以後利率趨勢等。

在寫這篇”操作紀實”之際,美股在822日,因FED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發布偏鴿言論而大漲。

我暫將波段操作持股水位維持在50~60%上下,維持機動加碼心態,主要操作對象如下 :

  • 買進或加碼族群包括 :

 

幹細胞新藥、記憶體IC設計、被動元件、直播平台、連接器、記憶體模組、觸控製造、系統軟體、戒毒癮新藥。

 

  • 賣出或減碼族群包括 :

 

封測、銀行、網通IC、強固型NBNB、鋰電池模組、高速IC開發與設計、連鎖超商、連鎖手搖飲。

 

這段時間比較可惜的是,原本認為市場應該已經反映第二季新台幣急升產生的匯兌損失,結果手中仍有多檔公司,當公佈財報匯損高於預期,或著展望保守仍造成股價重挫,跌破停利()點,必須出場。

 

包括 : 新普(鋰電池模組)、瑞昱(網通IC)、祥碩(高速IC開發與設計)、茂訊(強固型NBNB)、全家(連鎖超商)等。

 

由於第三季新台幣已經由升轉貶,雖然無法得知廠商如何應對,但匯率影響應較上半年低很多,如果有些個股再出現轉強,應會回補。

 

值得思考的事 : 調整選股條件

 

檢討這波操作,需要調整的有兩點 :

 

  1. 修改選股條件 : 原本我的波段操作策略是選擇多頭排列的個股,再伺機上車。這樣的策略好處就是沒有在空頭抄底摸底的風險,缺點是個股可能沒有完成多頭排列就上攻,或著是上攻時沒有明顯的拉回就無法上車。

 

這波段的強勢族群如銅箔基板、電源供應器、散熱、PCB等幾乎都有開始發動就看回不回的特色,等發現時,覺得漲多等回檔再進場,然而,幾乎都是一波到底。

 

因此,決定加入有群聚效應,就強迫進場的條件,看看這樣的方法下半年可否對績效有助益。

 

  1. 飆股不只AI : 這次在原先的選股策略中,也挑選到某些強勢股,但不全然是AI,如數位影像;也有些是非科技股,如幹細胞新藥、戒毒癮新藥等,因此,原先的選股策略仍續保留。

 

上述這點很重要,接下來必須分清楚,到底是個別股的基本面突出,吸引資金進場,還是漲勢出現擴散?這是投資的關鍵時刻

 

如果是前者,也就是個別公司因素,那麼下半年還是拚個股的局面;如果是後者,也就是漲勢擴散,就代表後續可能會有雞犬升天的行情,是多頭中最甜美的”Easy Money”,會是散戶的黃金時光。

(以上內容為個人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)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Kevin_The_Great

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