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新操作 :

 

1024日到118日共12個交易日,股市呈現先下後上的走勢,在1031日盤中一度跌破16000點整數關卡,最低來到15975點,隨後快速反彈,重新站回月、季線之上,年終作帳行情似已發動。

 

12個交易日一開始我先減碼(詳見上次的操作紀實以巴衝突,黑天鵝衝擊盤勢 20231023”),一度持股降到1成避開破底的風險,但是盤勢強勁反彈時,雖然加碼,但秉持有賺才繼續買的原則,持股指回升到約5成,買的個股有些還沒有太大表現,截至118日本波小賺。

 

10個交易日,操作對象如下 :

 

  • 加碼族群包括油酯食品、投資控股、記憶體模組、感測晶片、驅動IC、高速IC開發設計、電池模組、顯示器驅動DDIC、輪胎、NB鍵盤、端子及端子週邊產品、醫療用電腦、晶圓代工、IC通路。
  •  
  • 減碼族群包括油酯食品、輪胎、無線通訊等系統晶片、IC通路、LED車燈模組、精密加工零組件、記憶體模組、電感、AM汽車零組件、清潔保全、

 

一開始,因為投資組合多檔個股陸續停利停損,又沒有加碼,持股降到一成左右,10月底的下殺跌破16000點大關,其實沒有感覺。

 

我還利用這段時間看了幾本一直想看的書,也去了一趟花蓮旅行,

 

但是,也保持警覺心,因為我的投資原則之一就是 :

 

持股高的時候,做好減碼的準備;持股低的時候,做好加碼的計畫。

 

因此,也每隔一、兩天就做功課,持續從擬定的選股策略中挑出未來可能有一會的個股,列入觀察名單。

 

112日,美國聯準會(FED)的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(FOMC)結束後,主席鮑爾的談話透露出類似鴿派的訊息,美股開始反彈,台股開盤後走勢又比美股強,我就開始加碼。

 

比較可惜的是,我原先挑的股票中,感測器、記憶體模組是本波強勢股,我卻在10月底出掉,後來再加碼時,基於一種奇怪的心理因素,不想買回剛出掉的個股,轉買進同族群或類似產業的企業,卻是比較弱。

 

回頭檢視自己,有兩個想法供參考 :

 

  1. 我的持股水位下半年數次出現,持股水位降到低檔股市就反彈;持股加到高水位行情就反轉,也就是追高殺低,是否需要調整?

 

思考後,覺得沒有必要。因為我的波段操作部位是為了退休理財做準備,目標是每年超越定存利率倍數的正報酬,因此,為了避免出現大崩盤造成無法挽救的虧損,採取順勢交易,也就是轉強加碼,轉弱減碼。

 

這種策略好處是不會錯失大波段行情,但在盤整盤就容易被修理,天底下沒有完美的交易方式。

 

  1. 選股策略多次選出的個股後來成為下一波指標股,只是可惜有些減碼太快,甚至於在沒有跌破停利()點的情況下,為了降低持股水位提前出光,是否需要調整?

 

思考後,決定調整風險控制的機制。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應該是進入多頭市場,這波沒表現的個股可能會在下一波表現。

 

而我原本的停利()共有兩道,大多設在6~10%,例如虧損7%停損一半,虧損10%出掉剩下一半,不會漲的也可能會出掉轉去其他個股,然而,多頭市場個股常常輪動,選出的個股有因素支撐,不要換太快。

 

未來重要的事 :

 

如果觀察海內外各企業對未來的預測,會發現很多CEO或總經理說「消費意願不足」,因此,雖然庫存回到合理水位,但現在「能見度不高」、「有短單」、「客戶下單保守」等。

 

相較以往,每到年底各公司爭相推出樂觀的展望,今年成長的會說 : 明年持續成長;今年沒有成長的說 : 明年開始成長;今年虧損的說 : 明年轉虧為盈。

 

首先,以上的談話顯示出,企業歷經這兩年的調整後,發言謹慎許多,這未嘗不是好事。

 

再者,可能會使得這次景氣復甦表現類似NIKE的鉤型,也就是回溫速度遲緩,反映在股市則是急漲不易,可以逐步布局為主。

 

科技股這波表現突出,高價股如IC設計股的聯發科、世芯-KY、昇佳等;傳產股則有川湖、儒鴻、合一等,可拉大比價空間,但後續應追蹤實質業績是否可以跟上。

 

(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