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淺見,一般而言,總體經濟景氣循環分成四個階段,適合的ETF也不盡相同 :
1. 復甦初期(如2020下半年到2021年),以成長股為主,所以科技股佔比高的台灣五十、店頭基金、中小型股如電動車、半導體等ETF會比較突出,海外股市投資標的更多;
2. 景氣擴張到中段(如今年),價值股容易勝出,所以高股息、低波高息、特選股利等ETF會較有表現;再者,商品原物料走勢通常比股票、債券要強,台股幾乎沒有這個族群,沒有投資海外的人,感受比較不明顯,但,美股中,能源投資代表的XLE,今年迄今(4/10)漲幅達43.3%。
2020年疫情爆發,全球經濟萎縮,需求減少,原物料大跌,以原油來說,該年3月時,因產油國減產爭執與期貨交易關係,油價還跌到不合理的負值,美國頁岩油廠商破產頻傳,2021年景氣逐漸復甦,還加上供應鏈、能源政策、資本紀律等因素,油商增產卻是緩慢,原油走強,2022年烏俄戰爭,油價暴漲,就是例子。
3. 景氣後段(可能在幾季以後,尚無法斷定),成長股又會開始表現,所以,再回到台灣五十、店頭基金、中小型股,或其他成長題材,可以選擇成長型基金或ETF,海外股市投資標的會更多;
4. 景氣衰退,此時股市可能跌的很深,如2020年3月一個月跌到8523點,也可能跌很久很深,如2000網路泡沫、2008年金融海嘯等,如想抄底,可用定時(不)定額方式,分批建立部位,不然就靜候底部浮現,再投入資金。
容易有變數的地方是第2到第3,也就是中段到後段(即是2022年現在這個時期),有時候因突發性因素,使得第3段也就是後段縮水,景氣會迅速進入第4段衰退期,來不及走避的投資者,將出現嚴重套牢與虧損。
這些年,無法事先預知的黑天鵝(突發性事件)不少,如貿易戰、病毒、戰爭,而且一旦發生,常常連主事者也不知道何時結束,再者,其變化對產業和個別公司衝擊也不一樣,例如這兩年台積電和大立光走勢完全不同,因此,做出長期預測不易。
重點是,拉長時間來看,指數投資的確是風險分散獲利可期的理財方式,世界上大多數股市,在過去一段時間陸續創下新高,即是實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