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基期墊高之後造成的和緩成長,逐漸成為年底前總體與產業的特色。

 

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(OECD)每個月公布經濟體綜合領先指標(CLI),這個數據主要是綜合34個OECD成員國和六個主要非成員的經濟狀況而得,用以提供商業周期轉折點的早期信號,根據以往經驗,CLI 的領先商業周期的轉折點約六到九個月,頗具有參考價值。

 

OECD於9月14日公布的最新CLI數據,大多數地區包括美、歐盟、中、日、加拿大、巴西、俄羅斯等的經濟增長高於歷史水平,但正在放緩,其次,仍有法國、印度等即使經濟成長,速度低於平均水準。

 

如果CLI能代表各主要國家未來景氣趨勢,合理推估,現在起到明年上半年,全球經濟展望或將呈現「味同嚼蠟」的微感復甦。

 

資金的力道,也是用到極限。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,第2季度全球債務水平上升4.8兆美元,創下296兆美元的歷史新高,雖然在61個國家中,有51個國家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有所下降,但整體債務比率仍遠高於疫情前,這也是為了脫離疫情衝擊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
 

美國即是一例,財政部長葉倫近日持續提出警告,如果國會再不採取行動調高債務上限,財政部在10月可能無法繼續支付政府帳單,可是民主、共和兩黨對於調高政府債務天花板仍有歧見,雖然以往總是「關關難過關關過」,不至於真的發生違約,但不確定的風險足以使投資者觀望。

 

美國聯準會(Fed)將於9月21日召開關係貨幣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,由於零售銷售與製造業數字意外竄高,通貨膨脹預期上升,預計將公布縮減貨幣量化寬鬆政策(QE)購債規模的藍圖,11月是啟動起點。

 

令人憂慮的是,投資者已經習慣於類似嗎啡的QE,一旦Fed動作過大,新興市場會否重演2013年的「削減恐慌」,將是本周關注焦點。由於就業市場恢復緩慢,又有上述的債務上限調高議題,Fed或將啟動縮減購債時期訂在12月,果真如此,可以短期利多看待。

 

產業部分也傳出雜音,筆者先前提及的供應鏈破碎化,「長短料」問題便造成廠商困擾;近日又有外資指出,先前馬來西亞因疫情嚴峻產能開出有限,下游搶單造成超額下單,由於馬國環境將在第4季改善,終端需求高估的負面影響將浮現,晶圓代工廠屆時將面臨砍單命運,市場為之緊張。

 

整體而言,相關廠商對產業展望仍正向,所以實際產業動向仍有待觀察,不過,自2018、2019年的貿易戰,到2020年迄今的病毒侵襲,不少廠商為因應營運多拉高庫存因應,當需求增加趨緩,「庫存管理」確實是一大挑戰。

 

操作策略維持低水位持股,保留現金,如逢大幅回檔,可以台灣50(0050)、中型100、櫃買50、高股息、ESG、永續等相關ETF為基本持股布局。

 

蘋果發表會結束,蘋概股無太大表現,主因在新一代iPhone驚喜有限,不過定價頗具競爭力,各地預購需求熱絡,銷量將可望超過去年的iPhone 12的7,000多萬支,對於供應鏈旺季業績有所助益,如台積電、欣興、鴻海、台光電、台郡等可加以追蹤。

 

中鋼開出10月及第4季內銷盤價如預期為平高盤,部分地區疫情衝擊物流延誤需求或遞延,長期趨勢仍可期;金融股如中信金、富邦金震盪趨堅,可望輪動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