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氣仍在盤堅,惟步伐似有趨緩。根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(OECD)統計,2021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1.6%,表現較第一季的增長率0.6%為佳,惟仍較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四季減少0.7%,美國是7大經濟體中表現突出的國家,加拿大在第二季的數值甚至於低於第一季的成長率,各國復甦力道不一。
資金面仍是寬鬆,但警報響起。聯準會(FED)主席鮑爾先前在全球央行年會釋放出鴿派言論,然而,通貨膨脹問題可能較預期嚴重,美國8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(PPI)年增率達8.3%,這是近11年來最大升幅,物價走揚的陰影不斷,這將是接下來的市場焦點。
Fed將在9月21與22日召開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(FOMC),屆時可能拋出年底前縮減購債的訊息,貨幣寬鬆政策(QE)可望在明年中退場,並為2023年啟動的升息循環預做準備,如果成真,這將是2020年3月以來,貨幣政策由極度寬鬆轉向的警報。
美股頻創新高,估值並不便宜,依照知名諾貝爾獎得主席勒使用的周期性調整本益比 (CAPE Ratio)評估標準普爾500指數,目前為38.51倍,雖低於1999年12月最高點的44.19倍,不過遠高於中位數的15.85倍。
值得留意的是,由於變種病毒對景氣的威脅仍然存在,加上消費需求移轉、財政政策的刺激放緩、債務上限須提高、實際供需難以掌握等因素,已有法人下調美國經濟成長以及股市空間的預測。
加權指數在7月15日創下18,034點的歷史高點後回檔,至8月20日觸及16,248點止跌反彈,重新站上月線和半年線後,進入季線(約17,400點)的爭奪戰,而月線仍在季線之下,如欲形成具走強型態的多頭排列,仍有待月、季線的黃金交叉扭轉架構。
另7月份於17,600點以上,曾有7個營業日爆出6千億以上鉅量,也有數天單日交易逾5千億,然而,9月份截至目前為止,日成交量均未超過4千億,上周四(9月9日)更僅有2,469億,顯示出追價乏力價量背離的跡象。
操作建議:
由於基本面、技術面基期已高,連假也在即,籌碼需要沉澱整理,人氣未回籠前大漲不易,預計盤勢將進入「以時間換取空間」的情況,持股低水位,靜候底部浮現,再以台灣50、中型100、櫃買50、高股息、ESG、永續等ETF逢低布局。
科技股供應鏈面臨「長短料」、超額下單、運輸等問題,9月14日蘋果發表會,傳新iPhone 13、Apple Watch、AirPod、iPad、MacBook Pro筆電等均將有新品登場,對業績增長有大貢獻,是否能帶動台積電、大立光、鴻海、台郡等蘋概股表現,進而帶動買盤回籠,將是觀察重點。
中鋼本周將開出10月內銷盤價,由於台商回流帶來的投資與消費需求綿延不斷,對第四季到明年的鋼市看法正向,有向上趨勢可以期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