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期本土疫情嚴峻,全國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28日止,雖是如此,原本向上的景氣趨勢應未改變,主要原因是「外熱內降溫」,國際主要經濟體陸續進入解封階段,帶動世界各地景氣復甦,台灣受惠。

 

世界銀行在6月初發布「全球經濟展望」,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5.6%,這將是80年來最高成長率,其中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將達到6.8%、中國大陸8.5%、歐元區為4.2%、日本2.9%,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強度頗佳。

 

台灣的主計總處於5月下旬公布最新經濟預測,大幅下修了第2季、第3季民間消費,但仍上修2021年經濟成長率至5.46%,原因就是國際經濟成長動能增強、台灣出口暢旺以及投資強勁。整體看來,疫情有衝擊,但幅度有限。

 

未來一周的焦點將是,寬鬆資金的環境或將有所變化,美國聯準會(Fed)將於6月15~16日舉行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利率決策會議為關鍵。

 

本次FOMC會議預計將對何時討論縮減量化寬鬆(QE)購債規模有所回應,Fed主席鮑爾曾指出,貨幣政策將視最大就業率、通膨率達到 2%、並有望在一段時間內溫和升至 2% 以上等三個狀況而調整,物價走勢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
 

剛公布的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達5%,高於市場預估的4.7%,雖有去年基期相對偏低的原因,然而月增率達0.6%,即使較4月的0.8%升幅微降,仍高於預期的0.5%,可以看出通膨隱然若現。

 

核心CPI扣除容易波動的能源和食品等項目,美國5月年增率達3.8%,高於市場預期的3.5%,月增幅達0.7%,也高於原預估的0.5%,顯示這次的物價走高,極可能不只是低基期的影響,而是真正的「通貨膨脹」,而且將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
 

台灣的物價也是蠢蠢欲動,國內5月CPI年增率2.48%,是連續第二個月高於2%,原因除去年低基期外,包括機票、蔬菜、水果、蛋類及成衣價格上漲,如觀察核心CPI漲1.58%是近三個月以來最大漲幅,通膨升溫已經是國內外普遍的現象。

 

加上美國本身就業市場逐漸改善中, 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口大增55.9萬,失業率也下滑至5.8%,初領失業金人數至6月5日止出現連續第六周下滑,Fed吹響縮減購債規模的號角為期不遠。

 

然而,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在近日走低,除了股市盤整,避險買盤轉進債市之外,也顯示出投資者認為通膨為暫時性,Fed的改變幅度不會太快或太大;在Fed各級官員不斷喊話打預防針之後,市場已在學習接受政策轉向,縱有調整,影響有限。

 

合理推測,股市在行進的過程難免顛簸,長期仍是處於牛市,操作以多方策略為主。美股各指數中,先前進入修正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已見轉強,具代表性的輝達、艾司摩爾等企業領先創下新高。

 

台灣的電子股亦有高價的信驊(5274)、力旺等突破盤局;半導體雖傳出員工確診等訊息,應屬個別事件,台積電、日月光、聯發科等走勢穩健,上游的矽晶圓供需環境健康,台勝科、環球晶等亦可追蹤。

 

陸股自農曆年後陷入整理,5月有資金回籠底部墊高現象,如果疫情控制得宜,企業獲利將恢復正常運作,預估今年A股上市企業有兩成以上的增長,可望吸引法人買盤進場,有機會在下半年表現,可加以關注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