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雖然升溫,股市卻是熱鬧非凡,台灣加權指數和成交量再度創下歷史新高,今年才剛開始,1月就有六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4,000億元,人氣之旺盛可見一班。

 

多頭市場的特色是會有「主流股」帶動,該族群常具有高成長或熱門題材,而該產業的龍頭或獲利最佳的公司則是「指標股」,引領著整個大盤攻堅,其他非主流的族群則在主流股休息的時候輪動補漲,因此,投資者常希望能抓到行情的主軸,搭上快速列車。

 

這次的漲勢,因為疫情的關係,讓「主流股」的色彩更加明顯,筆者稱為「K型牛市」,上行的科技、尤其是半導體股漲翻天,然而,K的下緣如受疫情衝擊的企業,股價微幅反彈後又回檔,其他也有許多公司雖然略有復甦,但是沒甚麼太大漲跌幅,資金集中化的程度非常明顯。

 

除了基本面因素外,短線客盛行也是原因之一,主因在於買盤都往熱門股集中,沒有當紅題材的公司就被忽視,然而根據歷史經驗,跟著人群東奔西跑,可能會錯失大好機會,這就是所謂的「羊群效應」。

 

去年3月疫情全面爆發後,生技醫療股躍登盤面主軸,口罩、疫苗、檢測股先漲,新藥股中的指標股合一(4743)在7月創下天價476.5元,中天該月也漲到159.5元,美德醫還衝到9月漲幅逾60倍,帶動TDR的一股投機風潮,股民為之瘋狂。如今檢視,新藥、轉投資、醫療防護的業務依舊,然而合一股價只剩「2」字頭,中天股價約高點的三分之一,美德醫則是相對天價是腰斬再腰斬,顯見「激情過後」,過度的漲幅都會修正。

 

從另一個角度看,同樣是去年7月,晶圓代工還不是主流,台積電剛站上300大關要往4字頭邁進,聯電才16元,相較於現在是物美價廉,投資者卻興趣缺缺,等到族群股價大漲才如夢初醒,立馬將先前的最愛拋在腦後,開始追逐「護國神山概念股」。

 

由上例不難看出,追逐人氣商品,可能會錯失美好風景。然而,筆者並非強調放棄人氣股,而是必須認清楚自己的操作策略是甚麼,然後貫徹執行,才是致勝之道。

 

操作方式可以分成長線持有或短線波段進出,前者以基本面分析為主,對經濟和財會數據有一定了解,常是買進看好標的後抱一段時間,股神巴菲特就是這類型的代表;後者以技術分析為主,尋求熱門股或指標股的切入點,在一定時間內進出賺取差價,很多業內人士屬於這個區塊。

 

這兩種方式無所謂優劣之分,只要應用得法都可以獲利,重點是依照個人屬性和風險承受程度選擇,問題出在投資者被行情左右,迷失方向,往往是後悔的開始,如適合長線者想在熱門股賺差價,短線客被套牢想抱牢投資,都必須想清楚再下決策。

 

股市長期趨勢是往上,最後結算,贏家總是少數,原因在於歷史總是不斷重演,市場的題材會變,但人心的貪婪與恐懼不會改變。

 

所以,目前進場要提高勝算,長期投資者反而可以趁主流成長股吸金之際,追蹤其他價值型標的如瑞儀、大聯大、神基、力成等低本益比股,國際市場可關注歐洲、東南亞等地ETF逢低布局;短線者在半導體股操作,務必設立停利(損)點,當警訊出現,持盈保泰可以趨吉避兇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