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季,各國的疫情漸有趨緩現象,股市也強勁彈升,這種走勢是否能夠持續下去,眾說紛紜,樂觀者認為最黑暗的時期已過,悲觀者則對慘不忍睹的經濟數據感到憂心,均有其立論基礎。

回歸到資本市場的本質,資金和景氣是決定股市趨勢的基本因素。推動行情上漲的是資金,至於能漲多少,漲多久,要看景氣支撐投資者信心的程度,當錢滿為患,會出現快速上揚的「資金行情」;如果經濟暢旺,股市漲多跌少,但是當經濟趨緩,資金常是來得快、走得也快。重點在於企業獲利增減與否,吾人當從兩者的角度分析方能得出全貌。

從資金的角度來看,當疫情蔓延金融市場恐慌,美國聯準會(Fed)還沒到原定開會的3月17日,即搶在3月3日宣布降息2碼,又於3月15日調降基準利率4碼,並推出7,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(QE),爾後更創歷史紀錄,在3月23日推出無上限的QE,4月9日宣布購債範圍納入垃圾債。

自此,因流動性而爆發金融危機的機率已經大幅降低,股市也在急殺後急彈,接下來要看景氣何時以及如何復甦,筆者依據不同程度將之分為三種版本。

首先,是樂觀版本的V型復甦,假定的背景是第2季各主要地區如美國、中國大陸、歐盟新增確診人數高峰已過,原本「大封鎖」的國家、城市陸續解封,企業營運恢復正常,人們終於出現「報復性消費」,彷彿疫情只是把景氣按下暫停鍵,下半年基本面將再現活力。

其次是中性版本,景氣走U型、W型或鉤型復甦,這個情境是建立在治療藥物開發順利,各國著手恢復計畫,如美國總統川普已推重啟經濟,然而,大多數人消費時相對保守,保持社交距離後,大規模集會或旅行規模不復以往,或因解封後疫情再度擴展,或再一次低潮,即使已有防疫經驗,民眾謹慎,經濟復甦但緩慢。

如果不幸是悲觀版本,景氣將是L型或波浪型復甦,這個環境是假設雖然疫情趨緩,但由於民眾的恐慌記憶猶新,加上失業率竄高,不但沒有「報復性消費」,反而變成「報復性儲蓄」,刺激措施只是一時波瀾,經濟低迷到年底,真正能解決問題的疫苗在2021年問世,大環境才恢復正常。

觀察這次由3月19日以來的反彈走勢強勁,現階段投資者對基本面的預期應是樂觀版本,惟實際需求難測,雖走向悲觀版本機率不高,仍不可忽略就業市場低迷對抑制消費的可能性,如果景氣走勢是中性版本,行情在反彈到下壓中的季線後,拉回測試支撐的機率是存在的。

台積電法說為高科技業打了一劑強心針,美股中,亞馬遜、Netflix等創新高凸顯電商和影音串流對雲端與高速運算需求,台股的富邦媒、具伺服器概念的金像電、英業達等亦強勁;吉利德、Moderna等生醫企業的抗疫新藥和疫苗研發,讓族群被重新評價,台灣的製藥醫材股亦相對強勢。

特別提醒的是,大立光先前對第2季展望保守,還指出稼動率將低於第1季,因此遭到多家外資調降目標價,這代表次產業的部分衝擊仍是存在。另外,僱用人口眾多的行業如觀光、運輸、餐飲等這次是重災區;油價大跌,對塑化產業造成原有庫存虧損,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到原先的軌道上。

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 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