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光明正大的搶銀行 ! 這是怎麼回事? 原來是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,他也是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的理事長,他在CFP(認證理財顧問)、AFP 授證儀式中指出,金融科技就是光明正大地搶銀行,而且,明天「就搶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」,他所要強調的是,如果金融從業人員不能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巧,未來工作就會被取代。

 

筆者在”席捲全球的浪潮-金融科技(一)”這篇文章提到投資金融科技可以留意FINQ這檔ETF,FINQ是由PURE Funds公司發行,Pure Fund成立於2010年,發行的ETF以戰術型為主,追蹤的是Solactive FinTech Index,這家Solactive是一家德國指數提供者,成立於2007年,在全球有250個客戶。

 

金融科技是開始不久的嶄新領域,投身其中的公司可能有爆發力,當然,也可能無法長久生存,為了解這些改變保守金融產業遊戲規則的公司,於是列出Solactive FinTech Index的20檔成分股(如附表一),FINQ.US這檔金融科技ETF追蹤Solactive FinTech Index,其成分股自然相同。Pure Fuds挑選FINQ的成分股原則是專注在金融科技創新最大的20家企業,其中,美國公司就佔超過一半,其次是加拿大、中國、日本和其他國家。

 

kevin20161228_1

 

附表二列出這20檔中,找到財報的13檔個股,其中有Envestnet, Inc等6家公司,其代表本業獲利的營益率還是負值,這意味著雖然金融科技看起來聲勢浩大,也搶走原先金融業者的生意,但是不少公司還沒進入獲利的階段,其次,表中已經開始獲利的公司,本益比最低的是Verisk Analytics的23.84倍,這家公司從事保險風險業務評估,其餘都更高,已經在反應未來的爆發力,股價淨值比最低的是SS&C Technologies,2.66倍,不算貴。

 

kevin20161228_3

 

因此,金融科技來勢洶洶,只是代表的ETF – FINQ.US在上市後,股價表現不佳,應是和獲利能力尚未完全展現有關。未來,根據高盛預估,新興的金融科技產業有望從傳統金融公司手中奪走超過 4.7 兆美元的營收、4,700 億美元的淨利。而知名國際會計業者資誠,則在全球調查報告列出金融科技三大威脅 : 營業利潤的損失、市場佔有率的下滑、資訊安全網路隱私,但也帶來核心價值和機會如 : 降低成本、差異化、提升客戶黏著性,到2020 年,轉帳及支付業者、銀行業者、資產管理暨財富管理、保險業者都可能流失兩成以上的市佔率。

 

國際上的金融業者,已經陸續採取因應措施,例如美國銀行在兩年時間縮減百分之十的分行數,員工數還減少百分之十五,其他如摩根大通、花旗等都在縮減分行規模,但是,透過增加網路銀行留住客戶;台灣的合庫、渣打等銀行,也在減少分行,適應金融科技帶來的變革。

 

如果金融科技的影響力和普及性如預期逐漸走高,業績成長開始反映在財務報表,FINQ或相關企業值得長期追蹤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 : 嘉實資訊、XQ、維基百科、天下、聯合新聞、中時電子報、Google、Yahoo、百度、壹讀、互動百科、各財經媒體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