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的對外出口受到自由貿易協定諸多困難,看來似乎烏雲密布,即使如此艱困,還是有一線曙光,就是「資訊科技協定」(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以下簡稱ITA),又稱資訊科技產品降稅方案。

 

ITA起源是美國、歐盟及日本之資訊科技業者於1995年向G 7所提之建議案,其目的在藉由各國採認一項多邊協定,消除資訊科技產品之關稅,各國基於我國資訊產業在全球同類產業之重要性,多次在APEC、OECD及WTO等多邊論壇及與我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雙邊諮商中,促請我國積極參與,於1996年由29個WTO會員國簽署創立。1997年7月1日ITA正式生效,資訊科技產品關稅減讓開始執行。

 

ITA協定規定各簽約成員國,應將降稅清單內產品之關稅自1997年7月1日起至2000年止,分四階段調降為零關稅。清單內產品包括電腦、通訊設備、電子零組件、軟體、半導體、半導體製造設備、科學儀器、測試設備等,但不包含家電產品。ITA成員國包括美國、日本、大陸、韓國、印度、澳洲、加拿大、歐盟、台灣等。

 

台灣,因為在科技資訊產品上的強大能力,加上也是WTO會員國,讓世界各國都不得不重視,還是「實力在說話」。實際上,我國於2002年1月1日正式成為WTO會員,但加入ITA的時間於1997年,主要是來自貿易對手國的邀請,且推動資訊產業發展為既定政策,目前回顧,的確有利於我國投資環境。

 

接著,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因此我國、美國、歐盟(28國)、日本、韓國、與中國大陸在內共24個談判成員,於2015年12月在肯亞奈洛比舉行世界貿易組織(WTO)第10屆部長會議期間,共同宣布完成資訊科技協定擴大(ITA expansion)談判,這是過去18年,WTO首度在貨品關稅減讓有重大成果,對於WTO進入20週年意義重大,估計ITA擴大產品全球貿易值每年約1.3兆美元(約佔當今全球貿易總額10%),各成員完成國內程序後,相關措施會於2016年月分期執行。

 

ITA擴大項目共涵蓋201項產品,約佔我國對全球出口平均金額總計約900億美元,進出口關稅淨利益約8.2億美元,其中有136項產品是我國具競爭優勢及出口利益產品,包括:液晶裝置零件、其他積體電路、數位相機及電視攝影機、電視機上盒、偏光板、固態硬碟、光學媒體、GPS導航設備、手機零件及記憶體等。可惜因中國大陸將面板列為國家重點扶植產業,未能列入其中。

 

對在FTA(自由貿易協定)和區域經濟整合談判中,進度緩慢的台灣來說,ITA和ITA擴大等於是打開一扇可以呼吸的窗。因此,經濟部長李世光在川普當選後,市場對「反全球化」和「貿易保護主義」會讓台灣陷入出口困境時指出 : 目前世界貿易組織(WTO)的資訊科技協定(ITA)、資訊科技協定擴大(ITA2),可讓資通訊產品享有關稅優惠,上述協定推動情況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(TPP)進展更好一點,其來有自。

 

台股的總市值中,電子業經常佔有55~60%的比重,是最活躍的族群,如附圖一和附圖二,今年以來和2009年以來,電子指數績效都超越台股指數,嘗試台股中的主流股。未來,是否成為更多廠商轉型的區塊,值得留意。然而,中國大陸在迅速崛起的過程中,在國家力量支持下也積極發展科技資訊業,甚至於如歐菲光、比亞迪、德賽電池等都已經切入以高品質著稱的蘋果供應鏈,關稅,只是競爭力的一環,台灣廠商得繼續加油!

 

kevin20161207_1

 

kevin20161207_2

 

 

資料來源 : 經濟部、國貿局、中華經濟研究院、國家政策基金會、嘉實資訊、維基百科、Google、Yahoo、百度、壹讀、互動百科、各財經媒體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