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最聰明的50家企業有哪些 ? 來自MIT Technology Review的這份名單已經出現一年上漲180%的飆漲股,還有那些有機會邁向黑馬之路 ? 這50家企業比蘋果還要聰明(因為蘋果沒有入榜),透露的投資方向值得參考。排行榜上(如附表一)第31~35名(如附表二,2016年9月14日,下同)分別介紹 :
- Intrexon : (股票代號:XON.US),成立於1998 年,總部設在美國的馬裡蘭州,原先從事轉基因老鼠的相關業務,後由知名生技專家Kirk管理的投資公司Third Security投資並接手,Kirk曾在New River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多動症(ADHD)藥物Vyvanse,後New River被罕見病製藥巨頭Shire以26億美元價格收購。Intrexon的專長在於合成生物學,可通過一系列專利和互補的技術,設計,來建立和調節基因的程式,生殖技術、遺傳保存、遺傳工程醫學、生物昆蟲控制解決方案、商業水產養殖產品。
Intrexon的股價淨值比5.08倍,不算特別高,目前還處於虧損中,雖然有66.31%的高毛利率,但營益率為-66.45,可見得費用高的驚人。Intrexon與大藥廠默克達成9.41億美元協議,將共同研發腫瘤的CAR-T細胞療法,默克獨家獲得Intrexon的CAR-T技術,具有安德森癌症中心支持,Intrexon將主要負責在臨床實驗前篩選,而默克負責臨床試驗獲批後的方案。其他同業如安進、強生也投入相關領域,競爭激烈。近年來,股價由去年最高的69.45美元逐漸修正到25~26美元處盤整。(如附圖三)。
- Carbon : 未上市,總部在美國加州, Carbon的大股東包括Google、紅杉資本等知名創投,還有Autodesk旗下的3D列印基金,其董事會成員包括來自福特、杜邦的高級主管。其以魔鬼終結者為靈感進行開發,並於TED 發表驚人的 CLIP(液態介面連續製造) 技術,傳統的3D列印是在一層一層的表面上往上疊加的,速度慢,CLIP技術是通過光化學處理,讓紫外光和在充滿樹脂的池子裡得到平衡,裝置從池子裡拉出3D實物應,用在3D列印的速度可以比原有技術快25~100倍,能夠讓3D列印用在量產。
- Bosch : 博世,未上市,總部在德國,創立於1886年,是一家跨國的精密機械與電氣工程公司,是德國最大的工業集團之一,產品包括:汽車零件與系統、家用電器用品、消費性電子產品、工業與建築工程設備、包裝技術和安全技術等,公司精神強調 : 科技成就生活之美。目前博世在台有四個分公司以及一個研發中心。
博世集團在 2015 年,營業額首次突破 700 億歐元,成長約 10%,獲利也隨之提升,約為 45 億歐元。目前成長動能來自於提供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解決方案。台灣電動摩托車Gogoro 打入歐洲市場,就是與Bosch 合作,合推共享租賃服務,運作方式類似台灣的U-bike,上路近1個月,已吸引5千名柏林人上網登記預約。
- T2 Biosystems : (股票代號:TTOO.US),總部在美國麻州,主要係開發診斷學相關應用的直接檢測產品,其診斷儀器用於檢測血液、血漿、血清、唾液、痰及尿液等傳染性疾病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批准了T2 Biosystems公司血液念珠菌感染快速檢測儀T2DX和配套的T2Candida Panel上市,其檢測週期只需3~5個小時,但一般傳統方法要2-6天,目前T2公司還在研發檢測細菌感染、凝血障礙和萊姆病的產品。
T2 Biosystems的股價淨值比7.3倍,偏高,毛利率-34.56%,營益率-1247.65%,虧損嚴重,被券商調降評等到賣出,股價從最高的24.5美元盤跌到4.92美元才反彈。(如附圖四)
- Editas Medicine : (股票代號:EDIT.US),總部在美國麻州,成立於2013年,是一家基因組編輯的公司,專長在糾正自己的疾病致病基因來治療患有基因性疾病的病人,這種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CRISPR,科學家進入缺陷基因,切除它們,並用健康基因來取代。其主要投資者就包括比爾蓋茲和Google。Editas計畫最早在2017年開始對人體進行試驗,將重點放在治癒因基因突變而引起的失明上。
Editas Medicine 的股價淨值比3.24倍,不高,毛利率100%,營益率-883.35%,虧損嚴重,能使CRISPR更有效率的關鍵則是一種酵素:Cas9,而這項 CRISPR / Cas9 技術,目前有專利爭奪議題。股價從最高的43.99美元盤跌到15美元止跌反彈。(如附圖5)
資料來源 : MIT Technology Review、嘉實資訊、維基百科、Googlr、Yahoo、百度、各財經媒體,公司網站。
免責聲明:上述資料或有更新不及,故所有資料皆以官網公布為主,為避免本文資料出處有誤,敬請讀者自行查證,作者無法保證所有蒐集之資料正確無誤。作者與本文所提及任何發行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皆無利益往來,且本文並非招攬或推薦任何投資標的,讀者應自行研判並依據自身需求對其投資行為與結果負責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