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立足台灣,放眼天下」,當投資放眼全球時,很容易會發現中國大陸的股市具備快速發展的條件,也因為地理關係容易吸引關注的目光,這也是台灣股市的海外ETF種類中和陸港股相關的最多,也波動最劇烈,「知己知彼 才能百戰百勝」,因此了解中國股市,成了放眼天下的必備功課,幸好的是文字隔閡不大,有點挫折的是,股市相關用語有些不同,以下列出常見的名詞以供參考 :

 

  • 高送轉概念股 : 類似台灣的「高配股」行情,指股票股利(大陸稱:送紅股)或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的比例很高,由於是股東權益的調整,雖然企業股本增加,但是對獲利和資產並沒有影響,投資人常視為公司看好未來保留現金以供使用,被視為利多。

 

  • ST股 : ST是Special Treatment縮寫,即是「特別處理」,指的是在上海和深圳掛牌的企業,因為財務有問題或其他狀況異常,出現經營虧損,中國證監會為提醒股民小心,在簡稱前冠以「ST」,該類股日漲跌幅度為5%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炒作。

 

  • 股權分置 : 中國股市開放的過程中,決策者擔心公司股權會落在外國人手裡,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,所以在制度上設計出同一家企業股票,但是「不同價、不同權」的結構。也就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,稱為流通股,主要成分為社會公眾股,佔股本的30%;另一部分股份則暫時不上市流通,稱為非流通股,大多為國有股和法人股,佔股本的70%。再經過股權分置改革(股改),2009年8月以後,流通股的比重已超越非流通股,2006年之後上市的公司,也不再劃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。

 

  • 增發和圈錢 : 即現金增資和現金增資繳款。中國股市的特殊問題在於非流通股股東因無法買賣,在意的是股票的淨值,而流通股股東可以在市場交易,關心的則是股票的市價,因此,公司非流通股東常透過增發使得本身的資產增值,被稱為「圈錢」,但是流通股股東必須要為增資股繳款,也會有股價下跌的風險,近年已經逐漸改善。

 

  • 國有企業改革 : 中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,以混合所有制為大方向,指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、組建企業集團、股份合作改組、租賃經營和兼併、合併、出售等,引進民間資本,提升經營績效和市值。

 

  • 股份回購 : 庫藏股。指的是公司將自己已經發行的股票重新買回,這樣做可以減少市場上所有已發行股票的總數。

 

另外,在股市的交易和分析也有用語的差異,試列如下,以供參考 :

 

  • 除牌、退市 : 即台灣股市中的「下市」。

 

  • 小盤股 : 即台灣股市中的低價股。

 

  • 送股 : 盈餘轉增資,即企業盈餘以股票的形式發放給股東,也是盈餘配股。

 

  • 增股 : 資本公積轉增資,來自資本公積的股票股利。

 

  • 市盈率 : 本益比,即 股價 / EPS(每股盈餘)

 

  • 市淨率 : 股價淨值比。即 股價/每股淨值

 

  • 淨資產收益率 : 股東權益報酬率,即 稅後淨利/股東權益

 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