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合理到不合理的距離有多遙遠 ?
答案是「2,876點」。因為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金融海嘯前的高點是2007年10月的14,198點,海嘯後,在資金浪潮推波助瀾之下,2014年7月道瓊工業指數出現17,074點。
美國Fed表示,購債行動在10月結束,但對於升息時間表避而不談。6月失業率6.1%,而2007年12月失業率是5%,這顯示出景氣回升的力道不如股價表現強勁。這波美股頻創新高,資金充沛的貢獻可能高於企業獲利的回升。
資金行情通常追逐具有題材的族群,對符合熱門話題的個股「重新評價」(re-rating),光是目標價的本益比從10倍調高到20倍,股價就可以漲一倍,如去年以來的3D列印、第三方支付、電動車,生技新藥,到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點名最夯的物聯網,都引領一時風騷。
無可否認的,這些題材都是長線大趨勢,不過,常需要幾年的時間讓大環境成熟,企業的獲利才能出現持續成長,如果股價翻了幾番,獲利只有微幅成長,股價修正難免。
套用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例子 :「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,狗先跑到前面,再回到主人身邊,接著,又跑到前面,再折回來到男子旁。整個過程裏,狗反覆跑著,最後抵達終點,男子走了一公里,而狗跑了四公里。男子就是經濟,狗則是證券市場。長期而言,證券市場不會脫離經濟。」
這個說法也可以套用在個股和實際業績,未來遠景偉大的公司,股價已經漲很多,只要獲利跟不上,遲早會修正,本波指數頻創新高,3D列印概念股在高點反轉後只能原地踏步,就是明顯的例子。
各企業第1季季報如果欠佳,儘管有去年同期數字可以比較,還可以推說是農曆年影響客戶下單,工作天數太少等原因,既然還有三個季度可以扭轉,大家也就勉強接受,現在時序進入7月,全年的成績單來到下半場的拚搏,如果即將公布的半年報還拉不上來,「汰弱擇強」的資金移轉不可避免,是必須謹慎面對的變數,畢竟台股都已經9,500點,風險漸增。
台積電和大立光的法說分別在16、17日舉行,應多是好消息,對下半年產業景氣研判為正面,惟外資籌碼已經鬆動,連續多日不乏單日1~2萬張賣超,對照第3季可望創下營業新高峰的利多,似乎有點突兀;大立光目標價愈喊愈高,法人買盤卻不再只進不出,是為高基期績優股的警訊。
因此,對於第3季的布局,應避開股價大漲獲利跟不上的題材股,其次,法人大力加碼但持股已高的個股,也要小心。
反之,除了路人皆知的iPhone 6供應鏈外,股價低基期而產業景氣剛翻身的PC和面板產業可以留意。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,全球PC市場繼2013年衰退9.5%後,今年衰退幅度明顯減少,將相對復甦,相關廠商從代工到零組件是久旱逢甘霖,如鴻海、瀚宇博德、巨騰、廣明等值得留意;另外,第3季NB、監視器、42吋以下電視面板價格較高,加上面板產能利用率處於高檔,預估第3季將可持續獲利,面板雙雄、長華、健鼎等基期不高,低檔有限。
- Jul 27 Sun 2014 23:00
半年報照妖鏡 揪出虛胖股(經濟日報專欄股海指南針 2014/07/12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