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新操作 :

 

717日到730日共10個交易日,股市區間整理為主,創下本波高點17401點,也一度跌破17千點大關最低觸及16859點又彈升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5月下旬以來一直維持的8~9成高水位持股,因為手上部分個股觸發停利()機制,必須減碼或出清。

 

同時,我檢視了原有的選股策略作了一些調整,目前,還在適應新的方式中,不過,新選出第二天又適合買進的個股不多,有些開高太多就不追了,幾天下來,投資組合持股水位降到五成多。

 

10個交易日,加減碼對象如下 :

 

  • 主要加碼族群包括 : 汽車零組件、電玩、面板、藥品行銷物流、半導體廠務系統、保健食品、半導體應用精密化學品、電腦及其週邊設備、資訊安全、租賃、汽車內飾件、機械金屬零組件等族群。

 

  • 減碼的族群包括 : 證券股、厚膜導體材料、高頻通訊PCB、網通、先進封裝設備、汽車零組件、電源供應器、晶圓代工、觸控晶片設計、IC測試、面板材料、再生能源、新藥、功率元件、保護元件、光學、網通IC設計、晶片型電容、主機板、工業電腦、電玩、面板、液晶驅動控制IC設計、等

 

這次的選股策略調整主要是將原有近20個策略,整合和縮減成11個,因為策略多固然比較容易篩出不同面向的潛力股,但是,也容易因為太多要作的功課,最後反而怠惰。

 

以前念書的時候,總是期望自己很用功,作一大堆讀書計畫,認為每天都能按時作完所有功課,實際上,偶爾會拖延進度,有時候也想偷懶,最後乾脆擺爛。

 

這樣的精神也發生在投資研究。為了找出潛力股、黑馬股,我陸陸續續設定了近20個選股策略,從頭看到尾看完日K線初次篩選常要看一、兩百檔個股,選出的個股還要看周K線作二篩,接著,再看二篩的個股財務數據和新聞作三篩,一個流程有時候需要34個小時。

 

有時候懶(大多數) 、有時候忙,而且這樣的流程算出的個股也並非十拿九穩的上漲(相信我,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有效的選股策略),就想「明天再做吧」,明天就想「後天再做吧」,有時候,一周只跑12次完整的選股流程。

 

當然,偶爾就會發現,原來休息的那一天,某策略正好跑出大黑馬,然後懊悔不已。

 

因此,為擺脫這種情況,決定整合和縮減選股策略,希望能減少研究的時間,增加研究的頻率。

 

 (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