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新操作 :

從上一次PO操作紀實(36)”319日,我的持股因停利停損機制,以及資產配置中的持股水位調整,減碼或出脫的族群包括 : 儲能、原料藥、美容保養、保健食品、紙類、網通、科技金融、汽車零組件、鋼鐵、觀光餐飲、航太零組件、PCB、利基型金融、電源供應器、國防工業、金融股、工業電腦、水泥、新藥、連接器、文創、價值型電子股等類股等族群,有的出一半,有的全出,將持股水位降到約兩成左右。

這一波加碼或留下的族群是 :

................食品、化工、電子零組件等。

回頭檢視,有些族群如 : 觀光餐飲、美容保養、價值型電子股等,盤勢穩住後,還創新高或強彈,有點可惜。

 

不過,大部分族群減碼或出脫後,表現也沒有特別好,代表出對了,畢竟這部分是「波段操作」。

 

投資原則第四條 :

 

波段操作,選擇多頭股;長期投資,選擇寬護城河股

 

簡短說明 : 如果資金是打算波段操作,就要講求運用的效率,不會漲的個股已經不是多頭走勢,就要出;如果打算長期投資,就要觀察各項業務是否仍有優勢,不要在乎短中期股價震盪。

 

很多人會把不同性質的持股搞混,例如 : 想長期投資的企業,看漲一點就急著出;想波段操作或短線的個股,看沒賺錢就放著,這有點本末倒置。

 

例如 : 如果想投資超有競爭力的公司,台積電也許是個好的選擇,但是,台積電不會常常大漲,如果想賺差價選台積電就不一定每次適合。

 

因此,想賺差價,就從強勢股或多頭股中挑選,技術分析和籌碼面追蹤才是重點,不用過於在意基本面!

 

「不用過於在意基本面 ! 這觀念聽起來很跳TONE,怎麼會是證券分析師提出的想法 ?

 

實際上,我是故意把這件已經存在的事實,用很直白的文字表達出來。

 

很多人股票根本就沒抱超過三個月,甚至於連一個月都抱不住,連一季公布一次的財報,或著是一個月公布一次的營收都還不清楚,這樣的短線或波段操作跟企業的競爭力或財報沒有太大關係,真的不用過於在意基本面。

 

這種操作也沒甚麼不好,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,也不介意多交一些證交稅或手續費,只要符合自己的需求,都OK

 

不過,如果這檔股票打算抱很久,就不只要看財報,還要從產業趨勢、SWOT分析、五力分析去徹底搞清楚這家企業,景氣好的時候會不會贏同業,景氣不好的時候不能輸給同業,搞懂基本面,短期的股價波動反而不用太在意。

 

至於,要選擇波段操作,還是長期投資,也要參考自己的人格特質,或著是分成不同部位或帳戶,較為清楚。

 

這也是我在3月初到3月中,波段持股大幅調整的原因。(以上為個人經驗分享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