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未來重要的事 :
投資原則第六條 :
持股高的時候,做好減碼的準備;持股低的時候,做好加碼的計畫。
也就是說,既然把持股水位拉高到7成,當然是希望漲的時候可以賺更多,但是別忘了,跌的時候也會賠更多。
我在1月16日發表的” 投資 策略比選股重要”一文中,特別強調” 對投資者來說,「高檔虧損」這種摔跤,其影響比一般人想像的嚴重 !”
既然如此,為何不採取 : 「低的時候買,高的時候賣」這種常見也似乎合理的操作方式?
原因很簡單,「高出低進」是理想中的操作方式,但是投資實務上變數太多,對一般人來說,何時是低,何時是高,很難決定,而原有的想法也會被新的變數改變。
舉例來說,每個人都知道台積電是世界級的好公司,競爭力超強,6百多元比3百多元貴,但事實上,很多人在600元時看好進場,300多元時手軟不敢加碼。
這也是為什麼股神巴菲特擅長「價值投資,高出低進」,研究他投資哲學的書籍汗牛充棟,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學習,卻沒有幾個人財富能達到他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。
因為「知易行難」。
一般人的財報分析能力不夠強、遇到股市重挫的抗壓性不夠,投資的資金也不夠多……等。
所以,在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後,我訂下適合自己的投資原則,運用一段時間以來,覺得心情比較愉快,投資也能趨吉避凶,創造績效。
回到「重要的事」,持股7成以上算高持股,必須提醒自己做好減碼的準備。
由於我每一檔持股在進場後都已經設立停利(損)點,大多數還有兩道停利(損)點,破第一道出一半或1/3,破第二道全出,照理來說,應該不必另外再設警報。
不過實務上,我都會固定追蹤總經指標、企業業績等數據,尤其像本波這種「我不認同,但不得不進場」的行情,會特別關注市場變化。
所謂市場變化常被資深投資者稱為「盤感」,不太容易量化,提供幾個角度供讀者參考 :
1. 國際市場(特別是美股)動向
2. 各種投資工具(債券、原物料等)動向
3. 台灣股市指標股強弱
4. 中、長期多空家數比較
5. 創新高族群
6. 創新低族群
7. 自選股強弱
其中第7項得特別說明,有些人的操作方式是會觀察大盤和強弱勢股,然後去針對突出的標的多或做空。
我則是在選股後,將值得追蹤的個股放進軟體的自選股,看盤時主要看這些個股表現,再決定是否要加碼還是減碼,並不會特別去看指數或其他個股,因為它們和我的報酬率無關。
當我處於這種「不認同,但不得不進場」的行情,如果以上8個角度有部分出現轉弱,如美股回檔、台股下跌家數增加等訊號,即使自己的投資組合沒有轉弱,我也會開始降低持股成數,以因應可能的反轉。
講這麼多,最後要說的是,2月10日(週五),有初期警訊出現,由於我已經將持股加到7成,將會觀察未來的盤勢,看自己加碼的方向是否能展現強勢,如果沒有,就會開始減碼。
以上純為個人投資心得,僅供參考,非為投資建議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