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」,就在市場人士還在擔心通貨膨脹到底有多嚴重,聯準會(Fed)態度到底是鴿是鷹的時候,美國那斯達克指數率先創下新高,S&P500指數隨後跟上,台股和費城半導體指數躍躍欲試,牛市再臨隱然若現。

 

不少投資者感到詫異,因為6月中旬美國聯準會舉行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會議,經濟展望調升通膨預期,升息時間點提前到2023年,看似Fed態度由鴿轉鷹,後更傳出可能在2022年就調高利率,股市一度急挫,為何幾天後在科技股領軍下多方啟動攻勢?

 

如果「聽其言」,聯準會官員有態度強硬的鷹派,也有扮白臉安撫市場的鴿派,似乎一人一把號,各吹各的調。

 

然而,如果再「觀其行」就不難發現,短期內,Fed溫和態度並沒有太大改變,當投資者搞清楚這個關鍵,資金重回市場,股市因而走揚。

 

也就是,Fed雖然拉高對未來通膨和經濟發展的預期,但是並沒有真正出手改變貨幣政策。

 

觀諸歷史,上一次Fed在2007年到2015年為因應次貸風暴、金融海嘯、歐債危機等問題,先降息再推出QE1、QE2、QT(扭轉操作)、QE3等寬鬆貨幣政策,當景氣和就業市場逐漸穩定後,Fed開始討論縮減QE購債規模的時間點和規模,然後正式開始縮減購債規模,接著停止QE,再進入升息循環,最後縮減資產負債表。

 

由上述可知,Fed的下一個行動應是「討論縮減QE購債規模」,主席鮑爾指出,已經開始討論,但仍在監測經濟數據,尚未做出任何決定,因此,合理推測,可能在7月的FOMC會議或著8月的全球央行年會才會就此議題定調,開始執行要到第4季。

 

也就是說,當前不妨把部分官員激進的言論視為是打預防針,類似「口水壓盤」,可以謹慎,但不必過度憂慮。

 

另外,Fed在FOMC會議後決定,上調隔夜附買回操作利率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,隔夜附買回操作規模暴增,市場流動性下滑,促使美元空方回補部位,美元因而轉強,並非資金派對結束,預計美元真正漲勢可能會在QE終止,時間點應是在明年。

 

當然,我們也必須做好通膨可能失控,逼得Fed等央行不得不提前出手的準備。

 

5月時,美國、台灣等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還有扣除能源和食品後的核心CPI年增率都大幅上揚,6月的最新數據為觀察重點,目前先以暫時性通膨視之。

 

投資策略維持多頭操作,以高水位持股為主,將台股加權指數17,000點設定為短線支撐的停利(損)機制,畢竟黑天鵝偶爾會突然出現。

 

高價股如富邦媒(8454)、力旺、晶碩、歐買尬、景碩、朋程、南電、茂達、鈺太等,其次,91APP、AES-KY、威鋒等新上掛牌企業創高,透露出中小型成長股為本波主軸,國際股市的科技族群表現搶眼,台灣電子股有受激勵機會。

 

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(SEMI)報告,全球半導體製造商2020年到2024年將持續提高8吋晶圓廠產量,預計將增設22座8吋晶圓廠,產能高達95萬片、增幅達17%,美股中的設備材料巨擘如應用材料、艾司摩爾等表現突出,台灣的京鼎、弘塑、崇越等應不寂寞,矽晶圓業者如環球晶、台勝科、合晶、中美晶等低檔有限;其次,第三代半導體逐漸浮上檯面,台積電、穩懋、漢磊、全新、嘉晶亦可追蹤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2021-06-27 00:31經濟日報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    Kevin_The_Great

    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