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1月以來,海內外股市呈現多頭走勢,各大指數陸續突破新高,看來和先前的漲勢沒什麼不同,如果深究內涵,會發現內涵已有所改變,這個現象究竟是短期,還是可以持續下去,關係到今年績效,值得仔細探討。

 

從執全球金融市場牛耳的美國股市觀察,S&P500指數成分股為美國前500大企業,為美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數之一,由標準普爾公司採取市值加權方式編製,也就是市值愈高,所占比重愈高。

 

SPY為S&P500 ETF,今年以來報酬率為14.29%,11月至26日止(下同)的報酬率為11.06%,可看出這次多頭漲勢非常凌厲,不到一個月有兩位數的漲幅。

 

有趣的是,另一個S&P500平均加權指數,這個編製方法淡化超大市值企業對指數的影響,其代表性的ETF為RSP,今年以來報酬率9.39%,落後SPY的表現,其11月以來的報酬率卻高達15.59%。

 

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,近日的牛市指數突破新高,氣勢如虹,可是主軸可能已經由慢慢移轉,高市值企業扮演穩盤的角色,主攻部隊則由市值次之的公司擔綱。

 

市值是由股本和股價相乘而得,高市值股通常是高價股或大型股,如果上述推論可望持續,則要掌握未來的多頭攻勢,中低價或中小型股出線的機會較大。

 

這其實也符合盤面需求,因為指數急漲之後,投資者普遍憂慮高處不勝寒,政策性偏多心態不再,此時若由中低價或中小型股接棒,盤面將是「個股擺中間,指數放旁邊」,指數高檔震盪,個別族群的表現空間大增。

 

另外,從類股變化觀察,VGT為資訊科技ETF,資金規模達396億美元,較一般人熟悉的那斯達克指數更加專注在高科技領域,今年以來報酬率為36.22%,顯示出科技股主導今年多頭的地位,惟11月以來報酬率10.96%,略為落後S&P500指數表現。

 

其原因可能是科技股中的雲端、5G、遠距視訊、醫療器材等皆是疫情受惠股,今年大漲合理,然而,本月的多頭題材卻是疫苗研發有成,不少疫情受害股如航空服務、觀光旅遊、原物料等乘勢崛起、是科技股近期走勢溫吞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

台股中最為投資者熟知的元大台灣50 ETF,也是屬於市值加權指數型ETF,至10月31日止的台積電占投資組合持股比重就達47.96%,未還原息值的今年來報酬率達18.26%,本月報酬率達11.31%,非常突出。

 

台灣掛牌的投資商品中尚無適當等權重指數可以比較,如果以包含整體股市且還原除權息的加權報酬指數比較,其今年以來報酬率為19.29%,本月報酬率10.36%,雖然落後台灣50指數,近期確有漲勢接近的跡象。

 

從上市的類股漲跌幅比較差異,今年以來半導體的漲幅逾45%,只有造紙類股有超過五成的表現略為領先,可是近一個月來,玻璃陶瓷、航運、油電燃氣、觀光、鋼鐵等類股漲勢較為突出,有「主角換人做做看」的味道。

 

綜合觀之,牛市仍在持續,投資策略中原看好的指數型ETF可續抱,但在波段操作的部位不妨增加中型100、富櫃50等中型企業為主的ETF,跟上潮流;疫情受害產業龍頭股如王品、晶華、美食等低檔有限;先前提及的價值型企業也將在資金瘋狗浪的蜂擁下浮上檯面,低本益比的華立、瑞儀、鴻海等,與低股價淨值比的南紡底部墊高,可以追蹤。(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