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以下介紹8種停利和停損點的方法 :

1. 百分比停損法:當虧損已達到設定的百分比時,即認賠退出。例如投資100萬,訂定可以忍受的損失百分比為20%,則資產縮水達80萬時,必須斷然出場。

2. 絶對金額停損停利法:以設定的絶對虧損或獲利金額作為停損停利基準,超出金額時就立即退場。例如投資100萬,賺了20萬,資產變成120萬,但無法忍受虧損到本金,因此訂定未來可以忍受的損失金額為20萬,則資產減少到100萬時就出清持股退場觀望。

3. K線高低點法:以買進時K線的最低價(即當日或當周最低價)作為出場點,當跌破時就立即退場,K線可以採取日K線或周K線,如果是放空,則出場點改為當日或當周最高價,此法較適合技術分析使用者,一般投資者較少採用。

4. 平均線移動法:此法簡單明瞭,以均線位置作為停損停利點,當跌破時就立即退場,比較保守者可以等該均線下彎時確認再動作。短線操作者可以採取五日或十日移動平均線;中線操作者可以參考季線(60日均線);長線操作者可以觀察200日均線(台股看240日均線,也就是年線),根據觀察,季線(60日均線)即具參考價值,絕大多數股票跌破季線後,而且季線轉而下彎後,容易進入長空走勢。

5. 重要技術關卡法 : 以技術分析上重要關卡能否力守為依據,此價位一旦破壞,代表相反趨勢即將產生,因此必須壯士斷腕,但此法需要對技術分析有一定熟悉者。

6. 前波高低點法 : 類似重要技術關卡法,主要依照K線圖中,波段轉折高低點來判斷,跌破前波價位低點就表示可能更低,當跌破時就立即退場,放空者則反向思考即可。

7. 固定比例法 : 依照前天收盤價乘以一個固定百分比,得出一個價位,一跌破或漲破就出場,較為簡單方便,缺點為百分比究竟是多少難以統一斷定,因為每檔股票的股性不同。

8. 成本基準法 : 是以自己能承受損失的能力,作為停損的依據。例如投資100萬,但是如果損失10萬會引發家庭失和,那麼必須保住的本金必須設在90萬或以上,因此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。

這八種方法各有利弊,依照個人需求使用。這裡要特別提醒一個常見可是不建議的做法,就是「賺20-30%即停利出場」,類似上述第一種百分比法,但這個方法有一個缺點,遇到大多頭行情,賺23成就出場,結果錯失後面的倍數漲幅!

停利()主要是幫助我們發現趨勢改變,並且保全資產,專注在「跌破」甚麼價位出場,因為多空環境可能已經反轉,而賺多少就出場有可能把金雞母換成醜小鴨 !

筆者自己則是綜合使用,採取「移動停利()」的方式執行停利(停損),這個技巧指的是在波段走勢中,不隨便出脫獲利,而是順著行情的推升而不斷變更停利停損點,以賺取最大的波段利益。

在上文中介紹的平均線移動法、前波高低點法、固定比例法等都有移動停利(損)的觀念在裡面。

另外,出場時可以採取分批出脫法。分批出脫法指的是在設立停利停損點時,多設立幾道)關卡,破一道關卡,出脫一部分持股,以避免遇到主力洗盤,持股提前出脫,錯失後面的行情,或因不捨得一㳄出脫持股,而錯失良機。

例如原本有9成持股,如果採取”平均線移動法”,可以在破10日線時出脫2成持股,破季線時再出3成,剩下的5成持股視反彈而定,如果反彈無法站回季線,且季線開始下彎就全數出脫,退場觀望,因此,以停利()點就可以達成控制持股成數的目的。

上述的停利()方式適合一般人,簡單,不用考慮太多而且防範風險,減碼成數可以自己決定,缺點是容易被洗掉,因此,可搭配經濟指標,如果經濟指標未轉壞,可維持7成以上持股,所以,會出現賣掉一些,又買進一些的狀況,也可汰弱擇強。

(以上    摘自"搞定海外投資的8堂課",By 林成蔭,money錢出版)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Kevin_The_Great 的頭像
Kevin_The_Great

林成蔭 投資密碼 Kevin's Code

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