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疫情有逐漸受控制的跡象,雖然日本出現多起確診病例,可能進入「擴大感染的初期階段」,台灣出現首起死亡案例,但重災區中國的新增確診病例在2月15、16日都維持於2,000例左右,未再竄升。

國際景氣多少受到影響,國際貨幣基金(IMF)在1月發佈的「世界經濟展望」報告,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下修0.1%至3.3%,2月疫情擴大將使成長率預估值可能再下修0.1至0.2%之間,惟IMF認為,疫情過後全球經濟成長有機會出現迅速且激烈的反彈。

台灣衝擊難免,尚稱穩健。行政院主計總處將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由2.72%下修至2.37%,並未像SARS當時嚴重,若疫情持續三個月,對GDP影響不會超過0.5個百分點,看起來,經濟的確是遇到逆風,但只是再度成長趨緩,不至於進入收縮的階段。

短期內的重要觀察點是,2月中旬起,中國工業企業開始復工,接下來房地產、基建、服務業等產業也陸續復工,會否爆發群聚感染,讓疫情再度蔓延,其次,防疫設備如口罩、酒精缺乏,員工返回不高,可預期企業啟動生產線速度不會太快,第一季景氣將是慘淡。

金融市場相對疲弱的基本面強勁許多,美股主要指數如道瓊、標普五百、那斯達克等皆已創下新高;台股觸及季線,接下來將挑戰11,933到12,101點的「新冠肺炎跳空缺口」;陸股雖處於風暴重心,滬深三百指數已經回補開紅盤的跳空缺口並站上季線。

寬鬆的貨幣政策應是股市亮麗表現的主要原因,美國聯準會(Fed)自去年開始降息外,因隔夜附買回利率突然飆升,於9月對附買回交易市場展開大規模的注資行動,然而,今年以來,Fed已經連續第二個月減少流動性注入,第二季疫情應減弱,資金派對卻可能要休息,必須謹慎小心。

操作建議:

筆者前文曾指出,未來發展可分成樂觀、中性、悲觀三種情境,目前觀察,整體局勢似乎趨向樂觀版,也就是確診人數增加量在2月初達到高峰後下滑,各國政府祭出利多股市回穩,台灣加權指數將回到季線,此已情景已然出現。

是否持續此一情境推演,本周發展是關鍵,觀察2月中旬中國各地企業復工狀況,只要疫情未再擴大,即使病毒並未完全消失,供應鏈可望回到常軌,接下來就是刺激需求端重現消費活力,股市也可擇優布局。

生醫族群績優股具備低基期、多專利、獲利穩健等特性,根據美國證管會(SEC)最新申報資料顯示,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,新增百健(Biogen)已凸顯此一價值,台灣的生醫績優股也將獲得法人認同。

中國第一季手機出貨陡降,大立光、聯發科、鴻海等多受程度不一的衝擊,倒是工業電腦、系統整合等亦具有低基期、獲利穩健等特性,可長期追蹤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