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台股還安全嗎」、「要不要出清觀望」?今年以來股市先大漲再大跌,和去年的震盪趨堅一路走多的行情迥異,網路上的投資論壇開始出現多空分歧的看法。

股市安不安全首先得看基本面,也就是經濟是否在上升的軌道上,政府有固定的調查且結果也公開供民眾參考,以景氣對策燈號和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而言,從最新數據推估,景氣仍在擴張期,但有趨緩跡象。

景氣對策燈號1月仍是黃藍燈,九項構成項目中,雖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轉佳,但出口值和工業生產指數下滑,使得綜合判斷分數為20分,較上月減少2分,這個降溫趨勢令人憂慮,幸而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為101.62仍上揚,未來幾個月燈號可望回升到綠燈。

其次,2月的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50.4,較1月大幅走低,但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指數持續擴張,代表廠商對景氣發展具信心;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(NMI)亦是降溫到50.7,較1月明顯縮水,全體非製造業的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指數走高到57.3,代表受訪廠商對後續發展有把握,僅住宿餐飲業對未來景氣狀況看法保守。

觀察過去五年,景氣對策燈號呈現循環走勢,未明顯因為季節因素而有特殊變化,惟PMI與NMI指數在2013~2016年間2月的數據的確都是該年最低,2017年則是1月為最低,所以春節長假可能造成企業營運非常態。

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景氣仍在復甦期,國內景氣不至於獨自反轉,這次兩個指標走軟,可能是對過去快速成長的高基期修正,只是短期內業績疲態難免,投資者還是必須提高警覺。

美國股神巴菲特曾指出,過去50餘年,波克夏股價曾四度重挫,跌幅從 37%至 59% 不等,因此,股市何時跌、跌多深,沒人說得準,重點是隨著投資時間拉長,股票風險將逐漸低於債券。這段話的精髓就是 : 如果承受得起波動,股票絕對是最佳抉擇,反過來說,如果選擇投資股票,就要習慣波動。

如何因應突如其來或更多更大的震盪是狗年投資必做的功課。「雙低股」,也就是低基期與低市值的族群,如果又能對抗已經隱然若現的通貨膨脹,會是面臨11,000上下200點的前波套牢區和避免套在高檔的最佳選擇。

今年以來,原物料價格互有漲跌,以農產品表現較為突出,其中又以棉花更為強勢,根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(ICAC)報告,雖然本年度全球棉花產量以及消費量預估都是成長,但來年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預估將出現七年新低,上調棉花預估價格,具備替代作用的聚酯族群如遠東新、南紡、新纖等化纖上游廠商,本業有谷底翻身機會,股價也都低於淨值。

另一個符合雙低要件的是一再提及的生技醫療,先前除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欲修改醫療保險制度,以及台灣的浩鼎事件,整體類股走勢壓抑,2017年出現-8.93%的負報酬率,近期中裕獲得美國藥證轉強帶動新藥,業績容易追蹤的醫療器材如血糖測試、血壓計等低檔有限。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