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,台股曾寫下12,682點歷史紀錄,27年後,台股來勢洶洶,衝過2000年時的10,393點,未來是否追隨歐美股市腳步挑戰最高峰,成為市場熱門話題。

股市能否上漲,短期看資金流向,中長期以景氣為依歸。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,儘管外資今年以來淨匯入129億美元,累計淨匯入至2,115.21億美元(6月16日止),但6月中旬以後開始出現匯出,造成單月外資呈現淨匯出;新台幣在5月3日出現29.935兌1美元價位後,即進入緩步貶值走勢,6月21日新台幣來到30.472兌1美元價位,搭配外資6月買超僅11.81億元,相對於今年以來單月買超範圍在新台幣321億~703億元,反映台股上萬點後,外資操作轉趨保守跡象。

中長線而言,景氣持續向上。世界重量級金融機構包括:國際貨幣基金(IMF),經濟合作開發組織(OECD)和世界銀行(World Bank),最新研究報告多認為雖有政策、動能疑慮或復甦結構脆弱,但今年甚至於明年景氣預測趨勢仍是向上;美聯準會(Fed)剛於6月中旬宣布升息1碼(0.25個百分點),在其公布的經濟預測和聲明稿中,透露美國景氣和就業市場略優於預期,通貨膨脹低於預期的訊息,也提到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步驟,釐清市場疑慮,市場評估,Fed下半年可能再升息一次,這樣的總經數據,是支撐中期牛市的重要基石。

全球政經環境穩定,股市上揚,台股是受惠族群,不過,台灣經濟成長強度不是非常明顯,台灣央行在第2季會議中宣布維持利率政策不變,這是去年9月以來第四次凍結利率。央行認為下半年國內經濟成長動能有限,且國內通膨壓力及預期都很溫和,國際油價也震盪走跌,通膨趨緩,因此維持利率不變。相對於美聯準會2015年12月就開始升息,接著於去年12月、今年3月、6月持續調高利率展開升息循環,可看出兩地經濟雖都處於復甦階段,但強度和基礎有所不同。

因此,台股雖具備景氣復甦題材,中多不變,但短線上資金漸趨觀望,對指數發展將造成壓力。觀察目前總體經濟數據並不強勁,如景氣對策燈號為黃藍燈,領先指標持續下行,現階段尚無需提高指數目標,合理預估,下半年美股指數空間有限。但因位處牛市,股市可能呈現「大人休息 小鬼當家」、「主流換檔、落後補漲」模式。

陸股如預期走強,題材為MSCI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與全球指數,由於此一題材影響為長期效應,短期影響有限,下半年中共19大即將舉行,今年中國股匯市應是求「穩」,所以陸股以區間震盪為主,相關ETF調節後可拉回再接。特別提醒的是,長線外資對台股是否出現資金排擠效應有待觀察。

美國生醫指數NBI開始發動,標普健康照護指數已創下歷史新高,台灣生技醫療相關族群和ETF可以留意;台灣50成分股為主的權值股全面走高不易,輪動可能性居多,櫃買市場位階相對落後,有機會表現;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以140億美元併購強調有機食品的「全食」食品超市,這種「線上」發展「線下」顯示通路具有一定價值。(作者是財子學堂創辦人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