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勢分析: 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台灣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46,仍低於50的多空榮枯界線,是7月以來的第四個月緊縮;而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(NMI)為50.8,大於50轉為擴張,出現一線曙光。看來製造仍陷泥沼,幾乎沒有旺季效應,非製造業稍見好轉。

整體來說,景氣上揚的力道不強,甚至於可說是微弱。主計處剛公佈的第三季GDP成長率為負1.01%,低於市場上預期,為近六年首度負成長,雖然第4季經濟只要較去年同期成長達0.88%,全年的經濟成長率仍可以保一,但是,這似乎沒有特別值得慶祝的地方。

 

展望世界,好壞參半。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,其官方的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為49.8,與9月數據持平,從好處解釋是不再破底,令人憂心的是,人行一年來的降息降準,加上官方端出的諸多措施,竟尚未使此一數據回溫,可見得大環境之險峻。

至於非製造業PMI為53.1,比9月小幅回落0.3個百分點,雖仍處於擴張區間,但是連續第三個月下滑,比預期疲軟。

另外,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由ISM供應管理者協會負責的相關數據到筆者截稿時尚未公告,不過,上月底出現的10月份芝加哥PMI因生產和新訂單表現突出,增加7.5點至56.2點,高於前月的48.8點;歐元區製造業PMI為52.3,較9月和初值的52都還要高,這兩個區塊對全球景氣算是加分。

由此分析,世界總體經濟成長仍是持續,先進國家走勢較新興市場明顯穩健,台灣,則是低於預期的國家之一,今年,只有低利時代造成的資金行情點火,但欠缺景氣讓火焰持續燃燒。

操作建議:

這種行情盤勢常是波動,速度快,幅度大,因為市場在劇烈淘汰後,由資深投資者或法人操盤手為主導,在資金取得容易且成本低,但景氣如燭火般忽明忽暗的情形下,擴大槓桿去掌握波段中間行情,比抓高低點轉折或買到飆股要容易的多,惟因,槓桿倍數拉大,為避免看錯而損失不多的利潤,迅速停利損便成操作守則。

因此,近期指數波動空間不大,但法人高持股或成交值或成交量大的熱門股的族群,常見連挫幾天,連漲幾日,而股價還是原地踏步的跡象,如過去一年紅透半邊天的紡織股中的儒鴻、聚陽、鞋類股中的寶成、豐泰等,追價宜慎。

比較特殊的是資金充沛的資本家,對相關同業股權是摩拳擦掌虎視眈眈,近期,競爭激烈的科技界頻頻傳出類似案例:紅色供應鏈代表的清華紫光集團斥資新台幣194億認購力成私募股權;有悶不吭聲突然發動連公司派都措手不及,如日月光收購矽品股權的例子;有雙方洽談甚歡,合併求突破如聯發科和立錡科技。

這些類似案件雖然出手原因和領域各有不同,不過有兩大共同特色:第一,被併購或被入股方,都是該次產業中股本或市值較小,但具備特殊技術經營出色,吸引業界龍頭出手;第二,併購或入股價格都較市場價格有溢價空間,股價容易有表現。因此,尋找次產業中質優的第二或第三名企業逢低布局,應是進可攻、退可守。(工商時報:2015/11/02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