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壞、壞、壞,連三壞 !」現場氣氛一片緊張,攻擊方和守備方無不臉色凝重,額頭上冒出汗珠,緊盯著下一個拋出的……數據。這個場景發生在人潮稀疏的號子,也同時出現在機構法人的研究會議、國安基金的操盤室。全球經濟突如其來在下半年旺季來臨之際降溫,讓炎炎夏季透露出些許寒意。

需求疲軟可能是元凶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也是台灣最大貿易對手中國大陸,8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降至49.7,為2012年8月以來最低,公布之後對市場造成衝擊;先進國家中的美國製造業PMI指數為53,歐元區的製造業PMI為52.3,顯示全球景氣仍在復甦的軌道,具備穩定軍心作用。

台灣也受波及,根據中經院最新公布的台灣8月製造業PMI為45,這是指數創編以來最低紀錄;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(NMI)由擴張轉為代表緊縮的47.5,也是這項指數創編以來最低。國發會稍早公布的7月景氣燈號續亮藍燈,綜合判斷分數再降2分來到14分,其來有自;台灣的景氣正持續探底,股市跌到7,203點時才在國安基金進場下反彈。

平心而論,歷年來利空不斷,但股市反映全球經濟長期向上的趨勢,在狂風暴雨中震盪趨堅。近20年的台股,歷經大型事件衝擊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、2000年的網路泡沫、2001年的911事件、2002年的SARS、2008年的金融海嘯、2011年的歐債危機;政治面也在2000年、2008年碰到兩次總統大選政黨輪替,股市劇烈震盪,資深股民總能找出應變之道,過了難關,又是英雄好漢。

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,相信投資人已經發現,國安基金之外的砲火不如以往猛烈。事實上,央行統計國際收支中的金融帳,今年第2季已是連20季淨流出;以往台灣錢是滿到淹腳目,現在則是流竄境外幫別國作嫁,除了尋求更高收益率外,金管會的統計顯示,繁重的稅制是資金外逃的主要原因,影響不只在多空力道,甚至於可能抑制企業營運。

今年上半年攻萬點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大為1,686億元,較上一次2000年上萬點的3,264億成交量減半,問題是今年7月截止上市公司家數(不計上櫃)有864家,2000年初上市公司為462家,15年來上市公司家數倍增,但是股市熱絡時量能約只有以往的二分之一,有些公司日成交量是個位數,籌資困難度增高,企業主經營策略難免保守,資本市場活力逐漸消失,這個影響更加深遠。

9月中旬或是扭轉關鍵,立法院在15日開議,證所稅修正案列為優先處理法案,帶來生機;美國聯準會將在16、17日開會,全球聚焦升息議題。值得留意的是,國際貨幣基金(IMF)與外資研究報告指出,美國利率上升,對新興市場貨幣及股市都有利,原因是市場風險胃納量提高,投資人反而較願意離開美國而對其他國家分散投資。如此一來,如果升息,反而是利空出盡。

蘋果將在9日舉行新品發表會,這次規模遠勝過以往,應有更多新品,相關供應鏈在年底前有業績題材;美國景氣復甦強勁,且新台幣在第3季大貶近5%,美國概念股將有業績和匯兌雙重收益,也是反彈要角。

(作者是財子學堂副總經理)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