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操作時常聽到一個說法 : 「指數跌到?????點後,準備進場……」,這樣說有道理嗎 ?

 

事實上,上述這個講法必須要加以補充,才會更加精準。

 

可以修改成「投資股票指數型ETF的投資者,可於指數跌到?????點後,準備進場……」,這樣的形容會比較完整,至於指數預測的準不準又是一回事。

 

原因在於,許多股票和指數不一定同步,如果只看指數進出,會和兩個地方操作失利 :

 

  1. 「領先股買太晚」
  2. 「落後股買太早」

 

看指數進出的時機只適合用在「與指數同步股」的上面,當然,需要預測的準,預測本身就不容易,再加上只看指數,會忽略「領先股」和「落後股」的操作時機。

 

尤其是「領先股」,幾乎在每波段都是漲幅最大,趨勢意義明顯的指標股,如果沒投資到,績效通常都不容易突出。

 

舉例來說(非為投資建議),我從20211111日放上「10月營收創新高的公司列表與排行」,後來覺得必須要進一步篩選才對閱讀者更有幫助,在同年1116日放上「毛利率選股(2021年第三季財報)」,「營益率選股(2021年第三季財報)」,「股東權益報酬率選股(2021年第三季財報)」,1118日放上「月營收選股」。

 

此後,每月放上月營收選股,每次放上財報選股,成為一種慣例。

 

如附圖一,台灣加權指數在年初1月見到18619的高點(圖左紅箭頭處)後回檔,7月出現13928的低點後止跌。

投影片1.JPG

 

市場不斷有討論的聲音,如「13928是不是低點?」、「還會不會跌?」、「多頭已經開始?」,討論者大多重點是想確定,13928點是不是底部,如果是,要進場去買;如果不是,寧可再等等。

 

這樣的投資策略其實是適合指數型ETF投資者,並不適合一般個股或非指數型ET的投資人。

 

如我在518日發表的「2022年第一季季報+技術面+籌碼面,全文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vWKzxa(舉例說明,非為投資建議),列出46檔個股,其財報、技術面、籌碼面在上市櫃1700家企業中,相對強勢。

 

現在回頭檢視,不難發現,即使56月台股殺聲隆隆,789月觸底反彈又回檔,仍有東陽、宜特、欣陸、鈺齊等四檔在本月份(9)創下今年甚至於歷史新高價。

 

將檢視範圍放寬至8月份,有如台南、耿鼎、中砂、關貿、神準、健喬、華星光、東哥、華琪、關貿、宏盛、雙美等12檔創新高。

 

又如我在今年612日發表的「5月營收創新高+技術面+籌碼面,全文連結https://reurl.cc/D3b2a6」,(舉例說明,非為投資建議),統計5月營收創新高的個股,加上技術面、籌碼面等條件篩選出30檔公司,列表給網友參考。

 

現在回頭檢視,不難發現,扣除先前提過的個股,仍有材料-KY在本月份(9)創下今年新高;而8月份,有如生達、世德、環科、揚秦、生展、威宏等6檔創新高。

 

上述兩個例子是要提醒,個股走勢不一定和大盤同步,因此,即使遇到回檔,能要保持經常做功課的耐心。

 

另外,即使透過初步篩選,可以將關注個股縮小到幾十檔,但其中有轉強的個股,也有轉弱的個股,實際進場時,必須還是要再次篩選,並且設立停利損點,並嚴格執行,以控制風險。

 

(本文僅供參考非為投資建議,本人在投資市場: 沒有帶領Line群組進出、不收會員、沒有收費文章、沒有收費講座) :

 

#歡迎按讚並分享

arrow
arrow

    Kevin_The_Gre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